第二届链博会定于2024 年11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展出规模约12万平方米,设置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等六大链条和一个供应链服务展区,纵向展示相关产业链上中下游先进理念、产品和技术,横向展示金融保险、物流配送、商业咨询和法律等配套服务。第二届链博会将继续秉承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的办展理念,为全球经贸界奉献一场质量更优、看点更多、成效更佳的盛会。
六大链条
先进制造链:展示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加工到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过程,展现“新质生产力”中先进制造业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外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清洁能源链:以“源网荷储”为基础,展示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产业链,聚焦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智能电网、传统能源低碳化及零碳园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动态和新趋势,促进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助力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智能汽车链:展示智能汽车产业链中上、中、下游关键技术和产品,主要包括核心原材料、关键元器件、三电系统、智能网联技术、不同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整车,同时融合充换电等相关服务,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创新发展,增进产业内部合作、跨界融合、资源共享。
数字科技链:展示数字科技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及科技赋能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与应用产品,以底层技术变革、中层产业孵化、上层应用场景为主线,连接起创新端、产业端和应用端,全链条呈现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与重点内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升级。
健康生活链:展示大健康产业关键环节的产品和技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营造健康居住环境,关注传统医药等特色产业和“银发经济”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构建从出生到养老全生命周期的完整健康产业链条,促进大健康领域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绿色农业链:展示从“田园”到“餐桌”农业全产业链条,分为上游农业生产环节、中游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农产品及流通环节,聚焦农业信息化、智慧化,重构农业发展新动能,助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融合发展。
一大展区
供应链服务展区:围绕从“端”到“端”全链路需求,分为“一带一路”供应链服务、供应链创新和综合服务三个板块,分别展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供应链合作模式,物流服务与技术、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以及金融保险、知识产权、商事法律、贸易咨询等服务,为全球供应链提供数字化、一体化和低碳化的管理和解决方案,推进产业链协同化、绿色化转型,促进各行业降本增效。
展会亮点
(1)高规格政企沟通平台
李强总理出席首届链博会开幕式暨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25个中央部委、37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均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观展,深入企业展台了解技术与产品,调研行业发展趋势,倾听企业诉求。
(2)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印尼总统佐科、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在首届链博会开幕式期间发表视频致辞。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商会等5家重要国际组织担任支持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包括24位驻华使节在内的90个国家和地区政商学研代表共1100多人参展参会。首届链博会境外展商占比达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工商界代表共同发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北京倡议》,传递加强互利合作、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共同期盼。
(3)高质量品牌宣传平台
首届链博会传播影响力报告显示,链博会传播热度高、舆论声量强、影响范围广、评价反响好。1000多名中外记者现场报道,515家参展企业宣传报道全覆盖,相关报道达到了17万多条,涵盖了境内外各类媒体近3000家。境外的相关报道7328篇,覆盖24种语言、95个国家和地区、1774家媒体,累计触达近116亿人次。数十个链博会的话题频登微博、抖音、百度等热搜榜,不少参展商借助链博会成为了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各类主流媒体的座上宾,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4)高效率商业对接平台
首届链博会的515家参展商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世界500强53家,中国500强57家。超过15万人次到现场观展,采购商、专业观众人数超过8万人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人民币。同时,链博会供需对接平台智能匹配展商与专业观众,实现精准对接。展会同期举办多场招商推介、供需对接、新品发布等活动,提供更多商业及合作机会。
(5)高标准产学研用平台
首届链博会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对应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举办6场专题论坛,邀请包括知名院士在内90余位各国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共话合作共赢。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近700位科研人员以及北京市13所高校15000多名在校师生来展馆交流学习,有效链接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