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发展史起始于微生物学研究,于18世纪建立,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进入经典发展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免疫功能的认识由人体现象的观察进入了科学实验时期。
20世纪初期到中期,进入近代免疫学时期。从20世纪中期开始,真正进入现代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的检测基本历经了以下几个过程。
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利用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等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常被用于检测蛋白质等微量物质。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免疫技术有放射性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
1、放射免疫技术原理
使放射性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待测物)与不足量的特异性抗体竞争性地结合,反应后分离并测量放射性而求得未标记抗原的量。
2、酶联免疫技术原理
简称ELISA法,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3、化学发光技术原理
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激发中间体,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当中间体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同时不需要激发光,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并且避免了放射分析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是一种非常好的定量分析方法。
4、电化学发光技术原理
电化学发光(ECL)是电场参与化学发光所产生的结果,是指通过施加一定的电压进行电化学反应:体系中电极表面的三丙胺TPA释放电子,进而释放质子成为自由基TPA*,同时,二价的三联吡啶钌[Ru(bpy)3]2+ 释放电子成为三价的三联吡啶钌 [Ru(bpy)3]3+。反应体系中仍存在二价的三联吡啶钌 [Ru(bpy)3]2+ 和三丙胺TPA,使得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可以继续进行。这样,整个反应过程可以不断循环,测定信号不断放大,从而使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所以 ECL 测定具有高灵敏的特点。
5、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原理
是将磁性分离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三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兴分析方法,该技术充分利用了磁性分离技术的快速易自动化性,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度性,以及免疫分析的特异性,在生物分析领域展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磁微粒化学分析免疫分析已经应用于管式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项目以及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