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一九八九年七月毕业于原阜新矿业学院(机械二系,矿山机械专业),同年八月被分配到平朔安太堡矿,先后从事170D卡车维修、设备及配件的计划管理工作,维修部计划经理、值班经理、设备管理工程师、部门副经理(机)、经理,安太堡矿副总经理,平朔公司机电设备管理部主任,燃动设备维修中心主任,各阶段专业工作的简要情况如下: 1、1989.7-1997.5,安太堡矿维修部,先后任机修工长、计划经理、值班经理、设备管理工程师等职,我深入车间,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设备档案,搞好设备的计划性维修;加强综合计划工作,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同时尽量降低库存的积压;做好维修现场管理工作、注重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2、1997.11-2003.4,安太堡矿维修部,先后任维修部副经理、部门经理、党总支书记。值电铲可用率滑坡,采剥欠量严重之际,逐步完善了电铲保养及日检制度,参与制订了电铲上下盘分离工艺、底架梁修复工艺等技术改造项目,使电铲维修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2000年提出以生产为前提、安全是关键、成本是核心、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 “四化”工作,即:深化管理、强化安全、细化成本、量化考核。被矿和公司竞委会命名为2000年、 2001年度先进集体、红旗党总支。同时针对设备疑难故障等问题,提出并组织实施电铲、卡车主要部件维修技术改造项目12项,(其中有三项获平朔公司科技进步奖,两项获山西省1999—2000年度百项重大技术难题攻关二等奖),解决了生产难题,为企业节约、创造价值达320万元,被评为出席公司先进工作者、“红旗党员”,朔州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 3、2003年5月,我被任命为安太堡矿副总经理,负责全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针对全矿各种采运及洗选设备由于运行多年老化加剧的情况,通过对生产任务、作业现场及设备情况反复调查论证,我提出了“封、包、改” 一整套的管理工作思路,确保了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组织实施了P&H电铲回转框架断裂的修复工艺,有效地延长了其服役寿命,为电铲主要总成件的修复及利用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4、2005年4月,我被聘任为平朔公司机电设备管理部主任,全面负责公司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期间,组织制定了平朔公司机电设备及供用电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了机电设备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配合井工矿圆满完成了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验收和认证工作。参与了露天矿六台套的设备采购和评标工作,历时40多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2006年11月,我任燃动设备维修中心主任、副书记,和中心其他班子成员一起,按照公司建设亿吨级煤炭大基地的发展要求,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成本三条主线,大力推进精细化维修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可行的内部市场链管理考核机制,实现环环相扣,挖潜堵漏,不断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在设备管理上提出“强制维修、精细作业、清洁生产”的计划性维修原则,具体内容是:①做到设备保养精细化,做好预防性维护;②加强对设备的状态跟踪、监测工作,达到对设备损坏的早期预防,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和职工的劳动强度;③抓好设备的基础性维护和总成件的预防性更换;及时、科学、合理做好备件计划,跟踪其运作情况,加强与物资供应中心的沟通;④强力推进设备大中修工作,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标准。⑤实行设备标准化维修,推行“设备维修质保期”奖惩制度,对维修质保期内出现同类故障的设备,追究维修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⑥坚持清洁生产,保护设备的“心脏”和“血液”不受污染。在安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严管重罚。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同时认真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求各班组坚持班前安全“六必讲”制度,把安全管理落实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狠反“三违”,及时查处各种事故隐患。通过办公区与维修场区的有效隔离,解决了多年安太堡矿A场房门前由于车辆穿行太多易引发事故的重大隐患,实现了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