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情
肖仁国

肖仁国 机械设备

经理
研究领域:
特殊成就
个人简介
工作简历: 1970年10月至1998年8月,中国十八冶一公司机动科钳工、定额员、工段长、副科长;1980年8月毕业于“七?二一”职工大学;1998年9月至2000年10月,中国十八冶一公司设备租赁公司副经理;2000年11月至2006年8月,中国十八冶一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经理;2003年受聘为高级工程师;2005年12月毕业于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2006年9月,中冶建工有限公司一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经理主要业绩: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大力关怀、支持下,通过艰苦努力,带领一公司设备租赁公司从生存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并且逐渐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一、加强基础工作的管理。强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是我们各项管理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1、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完善各种机械设备操作、检查、保养、维修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下发到各部门管理人员手中,同时针对实际发生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建设公司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 2、借助计算机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质量。购置计算机专门用于机械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将公司现有机械设备的性能、特点、动作状态、易损零部件、维修时间、维修次数等相关数据输入电脑,建立详细的机械设备技术资料档案,对机械设备实施动态管理,避免因机械设备长时间得不到维修、保养、超负荷运转等情况的发生。这样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积极开拓市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这几年,重庆市设备租赁市场竞争激烈,探索以市场动作为手段,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不墨守成规,积极开展全员经营策略,以拓展租赁空间,2006年我公司对内租赁收益五十五万元,而对外租赁收入达八十五万元,对外经营初见成效。在工作中注重加强服务意识,以提高优质服务来稳定市场、赢得市场。在职工中,倡导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租出的机械设备性能完好,在施工中月使用率满足用户的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责任制”的服务理念,让用户租得满意,用得放心。我公司2005年机械设备利用率达90%。 三、注重旧设备的技术改造,盘活固定资产。 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需要,将原有的一台10吨行走龙门吊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变成50吨蜂窝梁行走龙门吊,先生应用于沙滨路及渝邻高速公路的桥梁施工中,2004年,根据用户要求,又将其改造为100吨蜂窝梁行走式龙门吊,应用于南滨路架桥施工现场及正在施工的湘渝高速水界段施工中,累计租赁收入近百万元,不仅收回了技术改造成本,而且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组织技术人员对80年代从川建购入的一台Z80塔机电气系统进行了彻底改造,使电气系统更为安全实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设备故障率高的缺点。技改后,该塔机操作性能得到完善,而且使用中故障率几乎为零,在前后4个工地的使用中达到月使用率为100%,得到用户的好评,同时为单位创效近20万元。我们凭借技术优势,修旧利废,内部挖潜,为搞活困难企业闯出一条路。 四、严格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保证能力。 建筑企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作业效率成倍增长,但由于机械设备的质量及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渐渐多起来。为此,我们注意安全工作,狠抓安装、拆卸和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意识的教育。坚持每周一早上的班组安全学习制度,每个星期一早上一上班,各作业班组由班组长主持,总结上周作业情况和安排本周工作,进行安全交底;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座谈会,由生产负责人主持,全体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长参与,就当月的生产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增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对下一个月的生产安全工作提出要求,集思广益,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坚持特种起重设备安装、拆卸之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每次施工作业前,由安全员牵头,工段长主持,作业人员参加,根据当次施工作业对象、施工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险难情况和不安全的因素,大家献计献策,确保施工作业万无一失。 坚持在用机械设备的月检制度。每月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在安全员、设备主管、工段长带领下,对施工现场在用设备逐台进行安全、质量、性能等方面大检查,重点检查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和使用性能的可行性。由于我们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公司在这几年来100多台次特种起重设备安拆作业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研究成果及获奖介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