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10年努力,研发了“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网投配到高负荷地下渗滤单元,使污水在人工滤料中横向运移和竖向渗滤,其中的污染物被不同功能-结构层的滤料拦截、吸附,并最终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其出水经过缺氧滤池进行脱氮和深度除磷。此外,该技术通过使污染物负荷在地下渗滤单元内部以及地下渗滤单元与深度处理单元之间自动调节分配,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反馈调整,保障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该技术克服了污水生化处理及其衍生技术运行成本高、管理维护复杂的缺点,克服了传统地下渗滤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占地面积大的缺点,克服了人工湿地运行受气候条件限制且容易滋生蚊虫的缺点,日处理规模数十吨至数千吨,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污水生态处理新技术。该技术获5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09年入选住建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优秀案例”,2010年入选住建部和科技部“村镇宜居型住宅技术推广目录”,并先后入选环保部2010年度和2012年度“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2008年以来在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安徽、浙江、江西、山西、吉林、天津、四川和河南建成示范和应用工程近200个,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系统运行稳定,显示了该技术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该技术在全国已有300多个成功案例,在国家环保部重视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指示下该技术未来市场有着更辉煌的前景。
稿件来源 中国水处理技术推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