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勇老师:北大老年健康产业EMBA,北大文化讲师团成员,国家注册高级健康讲师,国家高级注册营养师,世界华人500强讲师,中华讲师网高级讲师,中国讲师网特聘讲师,《名师学院》诚信讲师,《名家谈坛》电视栏目组战略合作老师,《影响力对话》电视栏目组合作老师,中国人力资源注册培训师,中国中医养生专家库专家,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首席健康指导专家,对中国传统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有着深厚的医学底蕴和独特见解,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从事健康教育的十多年中,在全国巡回报告1000余场,对中医养生与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做出了卓出贡献。在国内享有盛名,同时精通六部号脉方子及手诊。
擅长领域 :黄帝内经与养生 中医与经络 手诊与健康
养生就是养睡眠
睡眠养生,就是根据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保证充足而适当的睡眠时间,以尽快恢复机体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达到防病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这是阴阳交错的结果。《灵枢·口问篇》说:“阳气尽而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白昼、活动、兴奋过程属阳;夜间、休息、抑制过程属阴。人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和学习,黑夜到来,阳入于阴,阳衰阴盛,人们需要休息,进入了睡眠状态。黎明时,阴气交尽,而阳气始盛,由此可见,人的睡眠是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和人体气血阴阳变化所决定的,它象有规律的潮水涨落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
阳阳学说:睡眠和醒觉生理活动——是人体的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具有日节律,人体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日节律。
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醒觉的机制——是由人体阳气出入运动来决定的
卫气运行学说:卫气——来源于水谷精气,营运不休,属人体阳气的范畴。
卫气——运行于阳经而醒觉,运行于阴经及五脏而发生睡眠。
卫气运行的规律——白天运行于阳经之外二十五周,夜间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二十五周。
白天卫气行于阳,人体阳气盛于外,温煦周身,卫外而为固,人寤而活动;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卧寐休息。
神主学说: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随先天之精而生,孕育于父母,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分藏于五脏,主宰于心。
心主神明,统摄协调五脏,主持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白天属阳,阳主动,故神营运于外,人寤而活动;夜晚属阴,阴主静,故神归其舍,内藏于五脏,人卧而寐则休息。
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在睡眠状态下,全身各种功能降低,仅维持必要的基本功能。如肌肉放松、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呼吸减慢、唾液分泌明显减少、尿分泌减少、代谢减低、体温降低等。
因此,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调整,促使身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内经》的养生经验是,春夏季宜晚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以与四时生长收藏之气相应。
《类修要诀·养生要诀》说:“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鸣前。”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就寝和起床时间做了大概规定,除随四时季节各有早晚外,一般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
在我国最适宜的睡眠时间是晚上九点至十点,不要超过十一点钟,早晨五至六点钟起床为好。这与古人主张日出前起床认识是一致的。俗话说:“每天起得早,八十不觉老”正是这个道理。
睡眠习惯——符合觉醒,睡眠节律,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保障。既要符合四时阴阳的变化,又要符合一日昼夜晨昏的变化子午觉——
子时:(23:00__1:00)生发之机,《黄帝内经》中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时刻。
午时:(11:00—13:00)阴阳相交的意思,是心的主时,是“合阳”时间,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干扰身体里面阴阳相交的过程,不枉耗精力,小睡片刻(30分钟)。
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
阴阳平衡百病莫生。
按临床体质分类,阳盛、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痰湿、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较多.
按体型肥瘦分类:肥人较瘦人睡眠时间多,肥人中阳气虚者睡眠时间最长.
性格内向、思维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多;性格外向、实干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少.
睡眠方位的选择
睡眠的方向和人体健康有关系吗
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看,是有内在联系的。一年四季气候有不同的变化,室内的风向、日照、温度等都有相应改变。因此,合理安排睡眠卧向,对睡眠和健康保健都是有益处的。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对寝卧方位有如下几种观点: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老老恒言》引《保生心鉴》也说:“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向西。”就是说,春夏二季,头向东,脚朝西;秋冬二季头向西,脚朝东。这是根据《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确立的。从季节讲,春夏属阳,阳气上升、旺盛,从方位讲,东方属阳主升,头向东以应升发之气而养阳;秋冬二季属阴,阳气收敛、潜藏,西方属阴主降,头向西以应潜藏之气而养阴。现在不少养生家亦主张这种卧向。
睡眠的姿势
基本姿势不外三种:仰卧、俯卧和侧卧。采取什么祥的姿势睡眠,既能睡好觉又对身体有利呢?古人主张以侧卧为宜,形容为“卧如弓”。
一般认为,右侧卧是较理想的卧姿。
《释氏戒律》指出:“卧为右侧。”
《老老恒言·安寝》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对一般人来说,为什么右侧卧好呢?在这个位置上,身体的脊柱向前弯曲,好象一张弓,四肢可以放在较舒适的位置,全身的肌肉能较好地放松。心脏位于胸腔偏左的位置,胃肠道的开口都在右侧,肝脏位于右季肋部,这种卧姿使心脏压力减小,有利于血液搏出,又可增加肝的供血流量,“人卧血归于肝”,有利于肝的新陈代谢;右侧卧可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吸收、运行,通畅无阻,对血液循环的顺利运行和解毒、抗病等方面都有利。
俯卧位是最不好的睡姿。因为俯卧使胸部、心肺承受压力较大,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胸腹部有压迫感,所以不要俯卧睡眠。尤其对婴儿,由于自制能力差,一般不会主动翻身,小孩头面部骨骼发育还不完善,俯卧时间过长,会造成头面部和口腔的骨骼变化,有的还可以成为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