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王丽亚究竟怎样游刃于“生”“旦”之间呢?

舞台文化产业网 2014-02-11
阅读:202

  作为一名越剧演员,王丽亚在舞台上是“男一号”,经常以头戴纶巾、脚穿黑靴、手持折扇的风流倜傥的书生形象登场。而在现实中,她又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和典雅的女人:经常以一身简约、端庄得体的衣服亮相。

  从艺近30年的王丽亚究竟怎样游刃于“生”“旦”之间呢?

  一条道路

  王丽亚对于越剧的热爱,缘于她的生长环境。她出生在越剧的故乡——浙江省嵊州市,浓厚的越剧氛围,给绽放的艺术之花提供了良好的养分。

  初中毕业后,王丽亚报考了嵊州市艺术学校,主攻小生。在艺校里,她努力学习目的就是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如意的越剧团体,延续自己的越剧梦。果然,事如人愿,在她即将毕业的时候,机会降临。

  1987年,福鼎越剧团前往嵊州艺术学校招生,王丽亚凭借着曼妙身段和优越的嗓音条件,脱颖而出。王丽亚说,一毕业后马

  上就能成为越剧团的一名演员,让很多同学羡慕,但是其家人不以为然。

  在王丽亚家人看来,浙江与福建虽为邻省,在当时交通条件下,嵊州与福鼎往返十分不便,来回需要两三天时间。离家路途遥远成为其家人反对她来福鼎工作的重要理由。一边遭到家人的反对,一边是越剧的梦想在召唤她。王丽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在思想斗争了许久后,王丽亚最终选择加盟福鼎越剧团。

  但是,王丽亚初涉从艺的道路并不平坦。“其时,福鼎越剧团资历较深的演员多达30多位,要想让我这样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小生担纲重任,那是不可能的。”王丽亚说,刚开始只是跑跑龙套而已,后来也让演一些小角色。在这个过程,偶尔会因为精神不佳,或是演技欠缺等各种原因导致戏演得不到位,前辈们难免言语责难。此时的王丽亚便感到委屈,有时甚至心灰意冷。再者,初到福鼎,举目无亲、生活单调等各种因素,使她重新审视当初的选择,但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盼望日后能有重要的角色让我演的机会。”王丽亚说。

  4年后,王丽亚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两种角色

  1991年,为了参加福建省戏剧汇演,福鼎越剧团编排了越剧《红丝错》,在这本戏里,需要的演员比较多。时任团长认为,这时候该是启用新人的时候了。经过三四年的历练,王丽亚虽不能独当一面,但至少也可以扛起一面旗帜。如果让她饰演一个角色,或许对她的成长会更快些。

  不过,团长并没有让主攻小生的王丽亚饰演小生,而是反串旦角章榴月一角。“我当时压力很大,无论从形体,还是唱腔方面都要重新塑造和调整,生怕演不好。”她的担心不无道理,团里的领导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专门安排了三个老演员与王丽亚演对手戏。汇演完毕,反响不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王丽亚的戏路渐入佳境。

  “作为一名演员,一定要多演戏、多尝试不同的角色,才能成长。”王丽亚至今没有弄明白,老团长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让她反串旦角。不过多年的演出经验,如今她已是一位不错的反串高手。有时她是戏里的男主角,完成从饥寒交迫的落魄书生,饿晕在大户人家的门前,被千金小姐搭救,而后功成名就,再到花好月圆的完美蜕变;有时她又是戏里的怨妇,夫君进京赶考杳无音信,公婆病故、无耻之徒百般刁难,却又要顶住世人的流言蜚语而漫长等待。“虽然演了许多旦角,但我主攻的方向还是小生。”王丽亚说。

  在越剧道路上摸索了近30年,已逾不惑之年的王丽亚,如今除了演绎一些精品角色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教授、扶持新人成长上。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