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企分离转变服务职能 管干分开迸发发展活力
昌邑环卫市场化“快车”驶上高速路
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是昌邑市在城市管理方面推陈出新、积极探索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变财政养人到购买公共服务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由政府出资,调动市场资源来向社会提供清扫作业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变“繁忙政府”为“有为政府”、“效率政府”,又能通过市场调节使资源和服务快捷、高效、灵活配置,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昌邑环卫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依托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不断扩宽服务领域,推动环卫作业向效益化转型发展,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走出了一条依靠市场,快速扩张、高速发展的新路子,现已有职工5000余人、办公和作业车辆400余辆,托管保洁面积2.2亿多平方米,总营业额达2.1亿元,有效解决了当前环卫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力推动环卫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管干分开,走市场化道路,是新形势下环卫工作的必然选择
传统城乡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沿用了几十年,“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管理链条长、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完全由各级政府层层包办,多级管理,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吃财政饭、吃“大锅饭”等弊端,临有检查搞突击,平时领导少重视,几十年间未有起色。
实现事企分开、管干分离、市场化运作后,各级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替代原有的财政直接拔款方式,从花钱养人变成花钱做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使财政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率。
1、市场化运作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
主要表现在清扫保洁次数和效率的提高。以前全市街道每日上班一清扫,质量只求过得去,交代得了,实行市场化运作作后,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工人积极性和紧迫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变成了全天候不间断保洁,同时辖区内主次干道每天进行不少于1次洒水作业。原来乡镇一周一次、村庄“不溢不清”的拉圾收运,变成了现在的统一“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大幅度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
2、市场化运作降低了清扫保洁成本
昌邑环卫在前期充分调研、多次试点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既保证作业需求,使高效运作,又降低了运作成本,具体做法是:在全市10个镇街区各建设1个标准化环卫所,配备专业机械和专业队伍,即按每10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配备1500余名保洁员;按每10-15户村民设置1个垃圾桶的标准,设置20000余个垃圾桶;按照“一镇一站”的标准,建成10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按照15个村配备1辆的标准,配备侧装式垃圾清运车50余辆。专业、合理的统筹与配置,做到了“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有效降低了运作成本,避免了重复购置、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3、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管干分离”
市场化运作后,环卫作业,交由专业的环卫公司来运营,环卫局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从原来组织、实施、考核清扫保洁和收集清运垃圾转变为单纯的监督管理,打破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干一体模式,成为“政府职能解放、工作效率提高,责任落实到位、工作热情高涨”的新景像。
4、市场化运作培充了环卫市场。
昌邑环卫在确保昌邑市城乡环境环境卫生质量提升的同时,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广“昌邑模式”,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占领潍坊地区及省内外多个市、县的保洁市场,在昌邑范围外,相继承接了潍坊市奎文区、高新区、寒亭区、平度东阁街道、高密姜庄镇、临沂临沭三个街道、平阴孔村镇、乐陵五个街道、河北故城、安徽淮北渠沟镇等省内外30多个保洁项目;同时还与北京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与安徽淮南市、蚌埠市、湖北宜昌市、咸宁市、河北保定市协商洽谈保洁协议。目前,昌邑环卫在外地接管保洁面积达2.2亿平方米,其中城区保洁面积达1亿平方米,乡村保洁面积1.2亿平方米,总营业额2.1亿元。
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培育环卫市场,做大做强环卫服务,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走市场化道路,必须在事企分开上做文章,在保洁质量上下功夫
1、健全运作机制,着力管干分开。
昌邑环卫审时度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依靠市场但不过分依赖市场的运作机制,成立了昌邑市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由环卫局持股100%的国有制、具有山东省一级资质的道路保洁公司,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实行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理顺了环卫工作的管理秩序,政府花钱买服务,加强监管职能,将城乡保洁委托公司实行“一杆到底”管理,明确了职责,调动了积极因素,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环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打铁还需自身硬,狠抓保洁精细化。
管干分开充分调动了昌邑环卫人的积极性,使得发展空间得已充分释放。
实现机械化无缝隙作业。昌邑环卫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无扫把工程,建立起“一呼二扫三洗四捡拾”的保洁模式,充分利用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减轻人力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利用鼓风机、呼扫车等高科技元素,将人行道、超市门前、大型作业车辆无法作业盲区的垃圾吹到主干道,由清扫车统一清扫。并由捡拾车快速路面垃圾,真正做到全覆盖、无缝隙,为市民打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实施立体化全方位作业。昌邑环卫将保洁面积由平面延伸到立面,将候车厅、墙面、水域等都纳入保洁范围,采取水中捞、空中擦、地面捡,全方位保洁城市。组织专门的保洁人员对护城河、石渠水系的漂浮垃圾、水草进行集中打捞,常态化保洁;对候车厅、站台进行冲洗,对树挂及时清除;对树池、绿化带内的烟头、小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和捡拾,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
曾有村民这样赞誉过:“三九五更起,酷暑热汗滴。月月复日日,城乡清如洗。……全市学环卫,何愁争第一。”这就是“昌邑精神”的真实写照。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几年来,昌邑环卫人始终秉承“千辛万苦不言苦、换得百姓夸政府”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昌邑精神”,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赢得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赞扬。
三、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几点思考
推进环卫行业市场化运作是一项改革,昌邑市已经给我提供了成功的实践和借鉴,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还未真正在完全意义上形成,还面临着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作用和培育公共市场的双重挑战。总结经验,在以后具体操作中,还需结合各地实际,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努力塑造特色。每个城市基础条件不一样,改革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在明确推进市场化运作目标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城市实际进行具体操作。在涉及企业改革改制、人员分流安置方面,需要加强工作研究,落实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是不断完善机掉,坚持规范运作。环卫行业属于公益事业,有其自然垄断的特性,其市场化运作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市场化。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求,认真履行相关招投标制度,处理好竞标与竞价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性。同时,市场化运作也对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进一步健全环卫行业管理机制,加强监管机构和能力,完善考核体系建设,做到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又能做到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确保服务质量,不损害公众利益和安全。
三是要坚持政府主导。环卫行业市场化运作根本目的是推进环卫行业发展,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政府要发挥在环卫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引导企业积极推动环卫行业科技发展,加大环卫大型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稳步提升环卫设施设备建设标准与质量,提高环卫行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同时,政府还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关心环卫行业职工的利益,监督企业切实提高环卫行业职工福利待遇,加强职工劳动保护,改善作业环境,以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作业管理水平。(王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