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人才培养需要精加工——访杨鸣

乐器采购网 2014-04-21
阅读:249

   2007年,杨鸣又回到了他的故乡厦门,这次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校长。这位13岁就外出学艺的厦门人,在离开家乡35年以后,又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到故乡。对于当时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的杨鸣来说,这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厦门从来就不缺少人才,但是却缺少培养人才的精加工能力,建立这所学校,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杨鸣说,厦门拥有很好的音乐土壤,鼓浪屿号称“音乐之岛”,厦门走出了诸如殷承宗、许斐平、李焕之等许多著名音乐家。同时厦门拥有浓郁的音乐氛围,厦门爱乐乐团、国际钢琴比赛等多个知名的音乐品牌在国内外颇有影响,所以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但是如前所说,厦门缺少人才精加工的能力,许多小孩都很有灵气,但是如果一直待在厦门很可能就被耽误了。“能弹出来的都是很小就出去学习的,去北京或者上海上附中甚至附小。像殷承宗是十二三岁出来的,许斐平更早,七八岁就出来了。我们小时候一起学琴的孩子,许多当时弹得很好的,但后来一直待在厦门,也就没能弹出来。”说起这种情况,杨鸣觉得非常可惜。所以,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决定要和厦门市政府联合办学时,杨鸣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杨鸣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他的父亲曾任厦门歌舞剧团团长和厦门市音协主席,从小学习音乐的杨鸣很早就展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杨鸣又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来留校任教。2000年,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的杨鸣接到了院长的电话,要他接待厦门的一个代表团。当时,厦门提出了建设艺术之城的目标,要培养钢琴高端人才,所以向中央音乐学院提出申请异地办学。

  厦门出钱、出地,中央音乐学院出人、负责管理,联合办学的思路双方一拍即合,但谈判过程却旷日持久。身为厦门人,又是钢琴系的主任,杨鸣自然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全权谈判代表。建立一所学校要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又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异地办学,所以不容有失。前前后后谈了7年多,2007年7月,学校终于正式挂牌。杨鸣也很自然地转换身份,从谈判代表变成了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首任校长。

  踌躇满志,百废待兴,摆在杨鸣面前的只有一块牌子和一片荒凉的滩涂。学校没有一砖一瓦,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杨鸣戴上了安全帽,从琴房走进了工地,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从选址、征地、设计、施工到教师的招聘、乐器的采购等,事无巨细,杨鸣都亲力亲为。历经几年的艰苦创业,一座现代化、高规格的学校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初到厦门时,郑小瑛老师对我说:‘杨鸣啊,你要做好哭的准备’。我当时想,有那么严重吗?但几年下来,确实感到真的是很不容易,也可以想象郑老师当初创办厦门爱乐乐团时的艰辛。”说起当初的创业阶段,杨鸣依然十分感慨。

  硬件设施的建设还算容易,但软件的配备才是最重要的。鼓浪屿钢琴学校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创办“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师资的配备自然是最关键的环节。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师资水平非常高,许多年轻老师从小就从中央、上海的附小、附中一路上来,后来又出国留学拿了硕士博士学位,或者参加国际比赛获奖。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杨鸣每周都会为这些年轻老师上一次大课,每年学校都会组织老师带着学生去国外参加和观摩高水平的钢琴比赛,帮助年轻教师积累经验。杨鸣常说,这些年轻老师在当学生时绝对是全国最优秀的学生,但是当老师却只是刚刚上路。弹得好和教得好是两个概念,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经过许多年的经验积累才可以炼成。为此,杨鸣也请来了李惠莉、朱贤杰等老专家,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校帮助很大,许多学生经他们一带很快就能出成绩。

  短短几年时间,鼓浪屿钢琴学校已经名声在外,每年在宜昌举行的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中,来自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多位学生都在“小金钟”比赛中获奖。此外,鼓浪屿钢琴学校的学生每年都有许多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还有许多国外的音乐学院慕名前来招生,有的给出了很高的奖学金。这些都是对鼓浪屿钢琴学校办学质量最好的肯定。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