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廖强于2014年4月28日上午在厅会议室再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探讨海南糖业发展问题,应邀参加会议的有省农业厅种植业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省糖业协会、南华集团农技部、恒福集团东方糖业公司的负责人以及该厅有关处室的人员。
会议经过讨论,初步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发展海南的甘蔗糖业正值其时
我国糖业正处于最艰难时期,但食糖是国内供不应求的重要的战略物资,且消费量日益增长,在低谷时期振兴、发展海南的甘蔗糖业正值其时。全国第四大制糖企业恒福集团不久前挥师南下,在海南从东方先导手中一举收购下东方、合水2家糖厂,正是看好糖业的发展前景和海南发展甘蔗糖业的独特优势。
作为制糖工业的原料,甘蔗收购价格虽然不是很高,但不存在销路问题,甘蔗生产年平均收益比大多数农作物都要高,是收入稳定的高效农业。
海南的食糖产量在不远的将来应该争取达到100万吨以上的规模。
二、海南甘蔗糖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过去多年来的重视与支持不够。海南是全国五大食糖主产区之一,蔗糖产业也是海南的传统特色产业。但建省以后政府从未明确提出如何发展甘蔗糖业的问题,无论是农业厅还是工信厅也都没有把甘蔗生产和制糖生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甘蔗糖业的种种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任何农产品,如果没能与足够规模的加工业相配合便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途。海南的农产品繁多,但像甘蔗这样能够形成规模且销路有保障的屈指可数。海南全省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户达12万户、涉及60-70万人,并且种植甘蔗的地区多是旅游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近年来海南糖料甘蔗年产量约400万吨,年产值约20亿元。这样的农业,政府不应该不重视。
海南的工业应该大项目和传统产业并举,两条腿走路。海南的工业基础本来就特别薄弱,优质的工业存量寥若晨星,制糖工业可以说是海南十分难得的优质存量。近年来海南食糖年产量接近50万吨,年产值近30亿元,同时每年可为税源紧缺的产糖市县创造2-3亿元的税收。这样的工业,政府不应该不重视。
抓甘蔗糖业是农业工业并举,且它可以带动与之密切相关的化肥、化工、机械、食品、餐饮、饲料、酒精、造纸、建筑、商贸、物流、信息、包装、运输、金融、期货等40多个行业。据广西大学教授张永成博士的统计分析,当前每1吨甘蔗可产生的经济效益1378元,1元食糖的产值可带动社会总产值16.30元。按此计算,海南目前甘蔗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50多亿元,食糖工业可带动的社会总产值约为400亿元。事实上,近年来榨季期间全省各地每天约需招聘砍收甘蔗的临时工4万余人,参与甘蔗运输的车辆3500多辆、3500多人,各糖厂每年约需招聘季节工1万人,仅以上几项直接相关行业所获得的直接收入便已达到10亿元,这还不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等环节。这样的产业,政府不应该不重视。
(二)企业规模过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而粗糙。全省制糖企业平均产能仅0.25万吨/日,最大的也只有0.4万吨/日;各糖厂车间设备普遍陈旧,尤其是动力和制炼车间,一些三四十年前的设备仍在使用;生产技术的落后突出表现在糖分总收回率一般要比广西等地低2%左右,同时各糖厂锅炉热效率普遍较低,自动化程度也低;全省各糖厂几乎都是全产白砂糖,且一级品率仅有70%多。
由于上述因素,加之生产管理水平低下,以至制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无法保证。
(三)甘蔗生产方面,存在着品种退化严重(高产高糖种性消失、宿根年限缩短等)、土壤酸性过大(主要是偏施氮肥所至)、病虫草害日趋严重(主要是由于没有政府来主导开展群防群治)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造成甘蔗生产观念、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普遍落后,甘蔗生产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形不成产业,机械化、水利化问题都难以解决,高产高糖潜力得不到发挥,同时劳动力少且素质差效率低,甘蔗生产因成本太高而效益较差。加上一些地方甘蔗的砍运管理比较混乱,蔗价不稳定,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不高。
三、海南具备发展甘蔗糖业的各项条件
第一,海南种植甘蔗的条件是全国最好的,单产和糖分均居全国前茅(1973年曾经创造出亩产29.08吨的纪录并一直保持着,蔗糖分以前也一直居全国首位,只是近年来因不重视科学栽培而有所下降),蔗糖产业不愧为海南得天独厚的“金饭碗”。
第二,海南有上千年种蔗制糖的传统习惯和较大的制糖产能规模为基础(目前全省尚存的17家糖厂共拥有产能4.25万吨/日,可处理甘蔗500万吨、产糖60万吨以上,且大部分糖厂通过挖潜均可大幅扩建)。
第三,各有关方面都已经开始重视海南蔗糖产业的发展。省工信厅、发改委、物价局、财政厅、商务厅、农业厅和省政协以及省统战部、工商联等有关部门都不同程度的表示重视;众多新闻媒体包括新华社、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国际旅游岛商报、海口晚报、南国都市报等主流传媒以及省内外各相关网站也都对海南的甘蔗糖业十分关注(仅新华社、海南日报等主流传媒2013年度就发出他们自己采写的有关海南甘蔗糖业的报道65篇,比上一年增加2倍多);在海南糖业占有半壁江山的南华集团和刚刚进入海南的恒福集团都表示要从原料甘蔗基地建设到车间设备、技术改造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也在加强甘蔗种苗乃至整个甘蔗生产技术以及机械化等问题的研究,且成果丰硕;省糖业协会和去年重新成立的省甘蔗学会都在深入研究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四、海南甘蔗糖业发展途径的探讨
(一)蔗糖产业的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通过政策扶持给企业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从制糖企业的设备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入手,倒逼整个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通过大力促进蔗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基地的建设抓好原料甘蔗的生产,切实做好对蔗农群众的各项服务工作。
(海南省糖业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