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自己的王者,一直以来都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寻找更好的自己,不断创造更新和突破自己。她很欣赏这种状态,因为每个时期都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这是音乐赋予她的全新生命。
1994年出生的马可已经和钢琴相伴16年了,“我和钢琴已经融为一体了“马可这样形容她和钢琴的关系。这16年她一直在钢琴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人生,钢琴与她,注定是一辈子的相守。
音乐就像家常便饭
马可说,如今音乐对自己来说就是家常便饭,“钢琴摆在这儿,就像早上起来要喝水、吃饭,是身体的一种自然语言。“我对于音乐没有任何的距离感。”现在的她演奏钢琴,会把自己的心情、感受以及所见所闻自然地融入其中,根据自己对作品了解的程度去演绎它、诠释它,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琴不是父母逼的
有的孩子学习钢琴是被父母逼的,但马可是幸运的,因为她从小便对钢琴很感兴趣。马可的父亲是一位指挥家,母亲是中提琴演奏家。出身音乐世家的她,从小便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她4岁接触钢琴,5岁便在学校举行的一次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那时候她就下定决心要学钢琴。“我喜欢借助钢琴表达自己,让别人去感知我的感受。”
参加比赛,是为了督促自己好好学琴
成不成功不是马可关心的,也不是她学钢琴的初衷。“我只知道弹琴是一件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事情。”马可说,她也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钢琴比赛,但参赛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希望将比赛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参加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的刘云天和朱昊,他们都是我的师兄,我很喜欢他们,能和他们一起比赛我很开心,我愿意向他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内敛,不过分流露感情;细致,恰到好处地抓住技巧与情感相会的节点。每一首乐曲,在休止符的地方、在停顿的时候、在非常细微非常敏感的环节,她都如此专注,对音乐织体和旋律线条的感知同样无懈可击。十几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是辛苦的,但马可不会因为这些困难而改变和放弃自己当初的选择。
钢琴我只选适合自己的
参加这次比赛,马可和很多选手一样,选择了长江钢琴作为比赛用琴。当记者问她为何选择长江钢琴时,马可说:“我选琴的标准很简单,只有适合我的才是最好的。我不会因为哪个品牌在国际上更有名气,而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就是好的。试琴时,我分别弹奏了长江钢琴和施坦威,长江钢琴敏锐的触键感,清澈的音色深深打动了我,我觉得这才是我需要的声音。”初赛赛场上,马可成功挺进复赛,这一点足以证明她的睿智。
音乐不是奢侈品。当我们不再把音乐作为成名成家的途径或者工具,可能音乐就会回归它的本身——那就是生命的表达,情感的滋养。从马可身上,我们看到了音乐本真的纯美,相信这位美丽的姑娘会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