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连云区城管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通过步行执法管理方式,强化人员“四定”目标管理,实现市容管理“关口前移” 和动态处置,提升主城区市容秩序网格化管理水平。
据了解,今年3月份起,该局在充实一线执法管理力量的同时,在近几年主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创新并提出了“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到人,模块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的“线、片、网”精细化管理模式,将主城区市容管理所涉及的一、二、三类共20条道路,进行管理资源配置再优化,重新划分为五大管理片区,每个片区的道路、支巷、广场、窗口、节点划定成近30个网格,每个网格区域内配备一定数量的市容执法管理人员,通过实行步行执法管理方式,强化“定人、定岗、定标准、定责任”的“四定”管理目标,采取一线工作法每天对所负责的网格区域巡查不少于4个小时,对于巡查发现和数字化城管、12345热线接转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现场处理,并登记备案、及时反馈。
据中心片区正在巡查管理的一名中队长介绍,以往坐在执法车上看市容,觉得辖区市容秩序还可以,可是下车走几步看看,好多管理细节方面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门面乱张贴、店外乱摆放、非机动车乱停放、小广告牌乱设置等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真不少。自开展步行执法管理活动以来,责任区内的队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自觉性较以往明显提升,遇到店外摆放的,门面业主又在忙着做生意,队员就主动帮忙把店外的物品搬到店内,并告知老板以后不能再超出门窗经营了;遇到因时间紧张没有把电动车停放好的,队员们就帮着把车子搬到停放线内;对于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市容管理和方便市民生活的矛盾也可实地体验、面对面交流,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通过步行执法巡查,切实也拉近了城管和市民的距离。城管队员也能切身感受到采取现场劝导式服务、人性化执法,较以往粗放式管理、强制性执法效果明显提升。日常巡查过程中,城管队员采取“一宣传、二服务、三教育、四管理、五处罚”的“五步走”执法方式,摒弃管理就是执法、执法就是处罚或取缔的简单工作方法,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文明执法,切实解决好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在步行执法过程中,城管队员和服务群众面对面纠正违章,反复告知他们什么样的行为是城市管理法规所允许的或不允许的,不断固化他们城市管理基本知识。对于少数对城管执法不理解、存偏见的市民,城管人员通过现场取证、有理有据地说法辩理客观呈现执法全过程,让群众对城管有个客观公正地评判,不断凝聚参与、配合城市管理的各种力量。
通过近5个月的步行执法活动的开展,连云区城管局已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市容的各类违法行为6000余起,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700余件,主城区市容秩序管理的质量确实较以往有明显上升,实现了辖区每条道路、每块绿地,动态过程有人监督,相关问题有人处理。市容前置管理推动“关口前移”,日常执法管理变被动执法为事前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向精细,从静态向动态,从分散向综合的转变,初步形成主城区市容秩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市容网格化管理水平。
林正冰 姜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