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波波娃: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乐器采购网 2014-11-05
阅读:179

  镜头前的波波娃教授,慈祥可亲,令人不自觉的想要与她多聊聊。人们不会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位朴素老人的指导下,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

  90年代结缘中国

  卡琳娜·波波娃,乌克兰著名钢琴家、艺术家,乌克兰奥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星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优秀外籍教师”,广东省“南粤友谊奖”获得者。1990年至今,多次来到中国任教,与中国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并在世界各国的钢琴比赛中屡次获奖。其中包括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冠军马可,金钟奖获奖者吕昊城,基辅国际音乐节钢琴比赛第一名龙颖等等。

  波波娃教授生于乌克兰,却将自己的教育事业扎根在中国,将自己的心血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波波娃深情说到:“我非常喜悦的看到,每一年,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都有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家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而一个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整体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随着国力的提高而增强。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国时,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与现在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

  情系教学,桃李遍天下

  “相对而言,乌克兰学生可能在钢琴学习上更能把握艺术内涵,而中国学生则在演奏技巧和记忆力上更为突出。”波波娃教授这样说道,“然而,每位学生在钢琴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很难一概而论。”多年来,波波娃教授的学生遍布世界,而她为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也值得令人钦佩。在中国任教期间,波波娃教授克服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和才华。在她的指导下,她的学生们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有了大幅度的飞跃。在技巧的应用、音色的变化、音乐表现力、演奏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她的教学充分体现出其教学风格:讲究良好自然的基本演奏方法,要求多层次的声音,对俄罗斯各时期的作品有独到的训练与要求。她合理搭配各类教材比例,并能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程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相长,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谈到音乐教育,波波娃教授说道:“音乐教育是一个创造性的互动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共同成长。有些孩子也许天赋不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慢慢找到自己的亮点,从而产生质的飞跃。从他们身上,我也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对于正在学琴的小朋友们,波波娃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儿歌和游戏的方法,提高小朋友们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先打好基础,扎扎实实的学好基本功,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进步。”

  提起本次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波波娃教授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促进钢琴文化在社会的普及和推广。她非常愿意跟各位分享她在钢琴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并与大家在交流中进步,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提起长江钢琴,波波娃教授则称赞道:“虽然是第一次演奏长江钢琴,但是它的表现令我惊喜,它能完整的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出来。”

  从波波娃教授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钢琴教育家的伟大情怀,她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正如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每位学子的音乐之路。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