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美国注册制IPO上市如何运转

人民日报 2014-09-15
阅读:0

  股票能否发行上市,是政府说了算,还是市场说了算?这是对发行制度的一个重要观察维度。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偏好在美国上市?不妨先从新股发行制度说起。

  环视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由于不同国情和历史,股票发行具体安排差别很大。面对各具特色的发行制度,一个重要的观察维度是:股票能否发行上市,是政府说了算,还是市场说了算?

  以此来看美国的发行制度,堪称典型的“注册制”。其基本理念是,政府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对证券价值进行判断,只要信息充分披露,能否发行由市场来判断。

  对于新股发行采取什么样的制度,美国历史上也曾有过争议,主要是围绕两种模式的选择,一是基于价值判断的模式,二是基于信息披露的模式。最后,美国选择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制度。

  美国的注册制是如何运转的?从企业申请上市的角度,大致可以梳理出一个脉络。

  ——首先是“注册关”。

  所谓注册,就是企业作为发行人,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注册文件,美国证监会对注册文件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给予注册。不设门槛,是这一关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

  “在美国,不论企业经营时间长短、行业状况、是否赢利、经营风险大小等,只要如实披露,都可以发行股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直观地看,这一环节审核很宽松,体现在:

  不看“美丑”。美国在对注册文件审核中,不对发行人的好坏进行判断。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成立历史短、行业风险高、长期未盈利等因素都不是问题,甚至历史上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存在重大法律纠纷等,也不会有实质影响。

  不管“真假”。美国证监会不对披露的真实性进行专门核查,不对披露进行验证,也不进行现场检查。

  当然,发行审核虽不设门槛,但在上市环节,各家交易所为维持市场的吸引力和流动性,会根据市场层次定位,设置相应财务指标、流动性指标等条件。

  ——注册过程的真正考验是“披露关”。

  条件如此宽松,是不是不管什么企业都能在美国上市?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要成功注册并非易事。

  长期关注美国注册制的北京百宸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勇钢告诉记者,虽然美国证监会声称“只检查公开的内容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而不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更不管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但在审核过程中还是会提出大量问题,最大程度要求发行人提供真实可靠的内容。如果申请材料有缺陷,则审核期限可以不断延长,以致注册申请无法生效。

  整个流程如“拉锯战”。企业提交注册登记书后,美国证监会组织一个审核小组进行审核。这个小组通常由律师、会计师、分析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审核小组向企业发意见书,企业根据意见书写回复信,审核小组再针对文件中仍不清楚的地方发出第二封意见书。如此往复,整个过程会持续数月,直到证监会认为所有投资者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已披露为止。

  一般而言,美国证监会与发行人每次沟通中,所提出的问题从上百个到几十个不等。以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为例,这家公司2010年1月提交申请,经过多次反馈,到当年6月底才注册生效。

  披露的信息不仅量要足,质也要高。美国证监会要求企业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对披露信息的内容和多寡进行判断取舍,详略得当,便于投资者阅读理解。尤其是风险披露,更需要详尽全面,充分揭示“明疾暗患”,便于投资者进行风险判断。如2012年上市的脸谱公司,总共150页的招股书中,风险披露就占了22页篇幅,巨细无遗地罗列了49项风险因素。

  ——注册生效后,企业能否成功发行上市,还要过“市场关”。

  在美国,证券发行成败的关键不在政府,而在市场。即使注册生效,也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市场如果对企业不认可,也可能发行失败。一个典型案例是,2012年,中国租车公司神州租车准备在美国上市,成功注册后,却遭遇市场环境的突变,市场认购意愿低于预期,最终不得不撤回发行申请。

  ——最后,即使企业上市成功,也还要面对严格的“监管关”。

  虽然美国市场的事先审查相对宽松,却有着严厉的事后惩处制度。如果企业有做假等欺诈行为,相关的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都非常严厉,从而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正因如此,有人将美国证券市场比喻成“星级酒店”:大门敞开但花费不菲(上市和维持上市费用颇高),“非请莫入”(需顶级投行推荐),“非诚勿扰”(如果企业存在诚信问题,有各种追责机制“恭候”)。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