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多个层面提出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必将大大激发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然而,人才资源极其匮乏、融资困难依然突出、企业仍属粗放管理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我省非公经济发展,导致非公企业难以“解渴”。
人才匮乏是我省非公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陕西省统计局非公经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人才匮乏,占调查企业的32.1%,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非公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如平利县在承接产业转移引入的某服装加工厂,因无法招到熟练缝纫工而导致已建成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闲置。”
三大原因造成非公企业融资问题难解决
“融资难成为影响非公企业发展的第二大困难。”调查资料显示,22.1%的企业资金缺口很大,急需融资;58.3%的企业资金略有缺口,需要融资;只有19.6%的企业目前不需要融资。“造成非公企业融资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非公企业的贷款规模一般相对较小,导致贷款成本较高且没有足够的抵押品;二是银行企业化运营的性质决定了其追逐利润、规避风险的行为本性,更愿意向贷款规模较大的公有制企业贷款;三是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专门服务于非公企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仍然不足。”
近三成非公企业缺高管
目前,非公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粗放管理,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总体管理水平落后,企业管理人员在自身素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许多企业在走过创业期,需要寻找新的创新突破时,缺乏科学的发展思路,没有敏锐捕捉商机和战略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调查显示,17.8%的企业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管理水平跟不上,26.7%的企业最缺的人才是高级管理人才。
同时,非公有制企业普遍科技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乏力。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3.4%的企业有研发部门或有固定的科研合作单位,66.6%的企业没有研发部门或固定的科研合作单位,购买和模仿成为非公企业技术来源的主渠道。
大多非公企业竞争力不足
非公经济比重依然偏低,从纵向比较,我省非公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近年来,非公经济占比逐年攀升。但从全国横向对比,我省非公经济发展明显不足,与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大多非公企业规模较小、管理粗放、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陕西仅有4家企业入围,而与我省相邻省份四川则有13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个别审批核准政策尺度模糊
尽管非公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不少不平等竞争现象。“非公有制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等政策的出台,虽然放宽了非公有制资本的进入领域,促进了民间投资的热情,但部分政策实施细则不具体,个别审批核准政策尺度模糊、程序透明性不高,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长,无形中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门槛,导致实践中一些政策难以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