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模式的创新

中国信息产业网 2014-03-26
阅读:0

  中国人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储蓄,2013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们将积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银行将存款为具有资信好的大客户贷款,由于银行的特殊地位,银行赚取大量的利润。在银行的交易结构中,银行扮演着平台中介的作用。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交易成本高,如用户到银行有出行成本,排队的时间成本,较低利息的机会成本,还有名目繁多用户不在意的收费项目等,而且传统金融机构贷款往往贷给信誉好、有实力的大企业,占到贷款80%以上,对广大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当前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一大隐痛。

  正是基于传统银行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较2012年底提升了3.7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81%。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互联网化、运营高效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优点,能满足广大普通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互联网金融的演化过程实质上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过程。互联网金融服务未脱离存、贷、汇、投资理财等金融功能,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同时,互联网金融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模式。凭借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企业介入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融资、理财领域,实现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随着各种新型互联网技术出现,用户的互联网化和以利率市场化为代表的国内金融环境改变,商业银行凭借“水泥+鼠标”的经营思路和网上银行先发优势打造的互联网金融王国尽管在业务、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和产品差异化逐渐丧失,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创新革命”势在必行。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在于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平台模式的创新。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各种模式的推陈出新,我国P2P信贷、网络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线上平台、微信红包等应运而生,已快速成为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业态。自从2013年6月份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之后,其发展之快令整个金融界感到震惊。目前,国内P2P网络平台的发展也大大超过美国,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P2P网络平台企业达到1000多家,巨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需求推动着金融模式不断创新。以阿里、京东商城等电商大数据金融服务模式的快速铺开,以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如百度推出百发产品上线,腾讯理财通金融产品的问世,以及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保险的开业更是备受业界瞩目……这些都让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充满想象力。

  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上,正如数十年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样,这一充满无限可能的时期也将转瞬即逝。模式的创新和风险的防控,无疑是现阶段面临的两个巨大问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将决定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