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咖啡消费人数持续上涨,但咖啡的年人均消费量也只有四杯多,而日本和韩国却达到了340杯及300杯,欧美等国的数字更为惊人。虽人均的消费量有限,但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规模还是相当可观的。 云南的咖啡种植发展得如火如荼,占据我国咖啡生产总量的95%以上,我国咖啡的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1%左右。从从纬度、土壤、气候来说云南的环境都适合咖啡种子生根发芽,咖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2万亩,咖啡豆年产量在八万吨左右,由此催生的企业也达到了庞大的数量。如此也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采购商。 但本土咖啡生产商却都停留在产业链的下游,发展尚未成熟,业务范围仅仅局限在供应原料上,企业多、小、散,综合性的龙头企业至今没有出现,无论从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还是消费者评价方面,我国咖啡从业者仍处于“失语”的状态。 北京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白芳表示,咖啡的历史已经有700年左右,而在中国直到本世纪才开始发展,缺乏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氛围没有建立的前提下,建立连锁店无论从经营模式还是管理文化上,都困难重重。从商业操作上,因为市场回报慢,早期还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很难赚到“快钱”,加上前景的不明朗,资本持有者都在观望。 在普通消费者和咖啡生产制造专业领域那里,所谓的“咖啡大牌子”还是被公认为星巴克、雀巢等一类冠有外文姓氏的西方来客,国内“数得上名号”的品牌屈指可数。国内从一线到二、三线城市虽然开设了大大小小的“特色咖啡店”,但都是没有形成气候的“散兵游勇”,影响半径基本不会超过一个城市,甚至一个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