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如何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合阳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2015-04-01
阅读:235

当前农村垃圾、污水、废水、废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且治理难度大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更新观念、加强领导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做起,加强宣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强化治理,标本兼治。

1.当前环境现状

近年来,合阳县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上,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生态基地为突破口、以生态镇、生态村、生态户工程为载体,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有害物质残留既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又危害着人体健康,尤其容易滋生各种有害病毒,引发各种流行性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堵多安全隐患。

1.1不堪负重的垃圾,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小农”意识,对于“小钱”不再看重,加之近年来,塑料业、食品包装业的进步和农民“重洋轻土”,重化肥轻有机肥的发展垃圾污染已成为农业环境中一大公害,全县农村年产垃圾超过60万吨,这些生活垃圾污染分为两种:一种是“白色污染”,即塑料及塑料制品污染,农村年使用塑料、农膜以及塑料制品约3000吨左右,回收率不到20%;二是“黑色污染”即除去白色污染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这些垃圾连同白色污染物不焚烧,不还田,而是乱倒在池塘、溪边、村旁、路边、沟壑、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对人身造成一定的危害,也严重污染了大气,在垃圾腐化剂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或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使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1.2不堪负重的污水,全县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工业企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三污合流”已大大超过水体的容量,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据调查显示我县去年施用农药近5200吨,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20余公斤,化肥中用量最大的氮肥,一年要用30万多吨,其中1/3被流失,还有施用磷肥6万多吨,复合肥近5万吨,还有钾肥等其它肥料由于大量而又不规范的使用,不仅造成环境被污染,而且农药约效下降。以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粪便对环境污染问题也趋于严重,县城内常年生猪养殖量在300万头左右,羊15万只左右,家禽饲养量2000万羽,还有兔、鸽子等特种畜禽。化肥农药的流失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产品造成直接的污染。目前畜禽粪尿直接排放量也非常普遍,加剧了水体污染这一状况等等,这些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并及早防范治理,否则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

1.3不堪重负的废气。就空气质量而言农村优于城市但从整体看农村、农村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目前一部分小型企业设在农村,限于经济技术的原因,这些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废气随意排放。

2.建议及对策

2.1加强领导和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制度。各级政府要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与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地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本辖区环保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2.2更新观念,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进一步增强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境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进行整治,重视农村、农业污染治理,指导和帮助农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生态养殖减少养殖污染,积极探索生活污染的治理,要紧紧抓住县城周边农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全面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小型垃圾焚烧炉,指定堆放垃圾地点这样有利于管理,即方便了群众又减少了污染。积极扶持农户建沼气池,变废为宝,增产增效,采用氧化塘等生物措施解决农村废水,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及生物农药问题,积极治理农村小型工业污染,建立乡镇工业小区,有利于集中治理“三废”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3.结束语

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我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与资料:1.县农牧局内部资料

2.中国环境报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