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邱志刚:“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有哪些

邱志刚 2016-05-24
阅读:352

“互联网+”也可以反过来讲,即“+互联网”,前者是互联网结合各传统产业,后者则是传统企业探求企业转型。国联全网首席架构师邱志刚认为:其实“+互联网”与“互联网+”本质上相同相通。那么,它们不同点在何处呢?

一、首先,两者站位不同。

“互联网+”强调“逆袭创新”。例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向商业的逆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向金融业的逆袭,互联网传媒是互联网向传媒业的逆袭……这种由“新”向“旧”的突入式扩张,已经造成了强烈的震撼,而且这也许只是开始。

“+互联网”则更多强调“顺势创新”。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主要是传统行业以既有业务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会轻视对互联网的利用。很多大中型企业虽然面对媒体比较低调,但实践中也已在“智能化工厂”、“大量订制”等方面摸索良久了。

二、其次,两者优势不同。

“互联网+”有新技术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

互联网技术是基础,再加上其优惠的价格、便捷的操作、舒适的体验,足以赢得巨量消费者。

如果再在体制机制上做一点突破,其爆发力往往令互联网企业自己也始料未及,比如,在利率管控的大背景下,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就能以资金回报率上的小小差异,把原本在银行的庞大存款吸引过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争议。

相对而言,“+互联网”拥有的是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

一方面迫于外部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的压力,一方面迫于内部问题导向的压力,传统企业正热情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服务客户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对自己进行自我创新甚至自我革命,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可能命运各异,但总体上这条路是符合“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这条历史逻辑的。

三、再次,是主导者差异

根据上述两个不同之点推论,“互联网+”的主导者往往是互联网企业,从技术、商业模式、资金、人才等方面看,都是互联网企业主导着融合进程。“+互联网”则正好相反,主要是传统企业在主导着融合进程。

国联全网首席架构师邱志刚认为:如果一个行业足够成熟,行业性大佬已经出现,后入行者更应该考虑做“+互联网”,到既有的平台上去寻找商机,而不是自己搭建平台“以鸡蛋碰石头”。顺势而为,抢占高地,集合多方资源。总体而言,从产业的角度看,对大多数小中型实体店来说,“+互联网”更容易操作和实现,也更容易促进线上先下的融合沟通。就实操而言,“+互联网”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