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到2025年 成都、自贡等5市再生水利用率力争达到35%以上

国联资源网 2022-08-10
阅读:605

到2025年 成都、自贡等5市再生水利用率力争达到35%以上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成都市、自贡市、遂宁市、内江市、资阳市5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5个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批复要求,《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节水即治污”理念,按照水利部等6部委《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水节约〔2021〕377号)要求,优化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加强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完善再生水生产输配设施,力争到2025年5个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以上,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河南十四五节能减排:2025年打造10个以上绿色低碳示范试点项目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打造10个以上绿色低碳示范试点项目。优化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统筹衔接,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流动和集聚。培育和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全面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规范开放环境治理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落实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行节能低碳环保产品认证。

重庆市城乡环卫发展 “十四五”规划:总投资约228.42亿元 确保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城乡环境卫生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与“两地”“两高”目标相匹配的城乡环境卫生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全市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现代化。到2025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进一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评价机制,全市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达50%。

到2025年,主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中心城区达100%,区县达95%;城镇建成区水域垃圾清捞率达100%;实施公厕“提质增量”,推进智慧公厕建设,提高公厕服务水平;加快补齐环境卫生基地、入城洗车场等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短板,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展望至2035年,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环境卫生设施体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境卫生统筹发展格局,环境卫生事业实现特色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重庆市投资在5000万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共计78个项目。其中,生活垃圾分类转运项目11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18个、填埋场规范封场项目3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18个、建筑垃圾处理项目23个、其他重点工程项目5个。全市规划项目总投资约228.42亿元。

河南省安阳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阳市《规划》与河南省《规划》总体框架保持一致,分为现状与形势、总体思路、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改革、水治理能力提升、保障措施七个章节。根据《规划》要求,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按照“巩固提升、动态清零、长制久清”原则,建立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定期开展水质监测,避免出现返黑返臭现象。深入排查滑县、内黄县、汤阴县等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效管理”的技术要求,强力推进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清单,编制实施整治方案,定期向社会公开治理进展情况,确保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到2025年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探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为目标,统筹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系统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养殖和农业面源等污染。实施分级管理,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优先整治国家监管的黑臭水体,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和整治进展通过县级媒体等向社会公开,在所在村公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对排查结果、整治情况监督举报。对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进行监测评估,探索农村黑臭水体有效治理和长效管护机制。到2025年底,国家监管的乡镇农村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整治。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