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探索建立光伏、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体系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达到3万亿元,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融合应用加快推进。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到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 价标准并开展认证。并部署了针对光伏、新型储能电池、能源电子领域产品及技术的供给能力提升行动。
北京:重点开发锂离子及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等方向人才
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2年版)》。文件指出,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等。其中新能源智能汽车人力资源重点开发方向包含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研发与则试、锂离子及钠离子电池技术研发。
浙江永康:公共机构屋顶光伏由国资公司主导开发、2024年100%安装
日前,浙江永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区域内光伏项目开发做了明确规划,浙江永康市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底,全市光伏装机容量500兆瓦以上。工作原则为:深挖光伏资源,规范建设标准,创新推广模式,共建共治共享,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管理,构建以政府统筹引导、国资参股支持、业主自愿开发、市场有效运作为主要模式的开发建设体系,努力打造整市推进光伏规模化开发的样板。
复合电站和公共屋顶资源由市光伏发电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政策属性、公共属性强的林光、农光、渔光、菜地互补光伏复合电站,党政机关、医院、学校、车站、污水厂、停车场及集体闲置建设用地等公共机构建筑屋顶资源,统一纳入市级光伏开发资源库,由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资公司主导光伏资源开发运营。建筑为坡屋面结构时,光伏组件安装最高高度与屋面距离不得超过30cm。建筑为平屋面结构时,非居民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最高高度与屋面距离不得超过2.2m;居民屋顶光伏组件安装最高高度与屋面距离不得超过1.5m。
河北支持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光伏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光伏、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化及前沿技术布局,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推动承德钒储能示范应用。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围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制氢,依托焦化、化工副产气体低成本制氢,加快氢气生产、储运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氢能示范城市、邢台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邯郸氢能装备、承德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等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先行区和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成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应用示范于一体的50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骨干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
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