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业迎传统旺季
截至10月21日,沪深两市已有超360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喜率超九成。从行业分布看,光伏、锂电池材料等赛道热度不减,一些龙头企业表现尤为亮眼。
以宁德时代为例,预计前三季归母净利165亿元至1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87%至132.22%,已超去年全年水平(159.3亿元);
第三季归母净利预计88亿元到98亿元之间,同比增速169.33%-199.94%。超今年前两季总和(81.68亿元),日赚约一亿元。
除宁王外,亿纬锂能同日也出喜报:预计前三季净利24.37亿元-26.59亿元,同比增长10%-20%,第三季净利10.82亿元-12.98亿元,同比增长50%-80%。
10月14日,锂矿龙头赣锋锂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净利143亿元-153亿元,同比大增478.29%-518.73%。其中,第三季净利预增超5.67倍。
另一龙头天齐锂业,更是业绩“爆表”:预计前三季净利152亿元-169亿元,同比增长2768.96%-3089.83%,预计第三季净利50亿元-65亿元,同比增长1026.10%-1363.92%。
满眼飘红、集体狂欢,不得不说,2022年是锂电池业的大年。
实际上,二级市场早有预兆。10月11日,锂电股快速拉升。截至收盘,锂电池指数涨超2%。其中,亿纬锂能上涨6.16%,宁德时代涨幅5.97%,市值重回万亿元大关。
新能源车市势头正猛
强势暴涨的原因?
对于业绩增长,宁德时代表示,随着国内外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的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不断推出领先产品解决方案,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加之前期布局的产能释放,产销量明显提升。
亿纬锂能表示,一方面,上游主要材料价急剧上涨的背景下,其适时调整产品定价机制,各产品线的盈利能力得到较好修复;二是主业电池业务发展良好,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出货规模增长迅速。
的确,受益于超高的市场景气度,新能源车产业链迎来难得机遇期。
据中汽协数据,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7.5万辆;2021年超过350万辆。今年乘联会更上调预测销量至600万辆,并称此后还可能进一步调高。至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31.8%,较2021年9月再升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也在快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车出口达到8.3万辆同比增长82.3%,占同期汽车出口总量的27%,创出历史新高。
截止2022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据世界70%左右,成为一股绝对不能忽视的强大力量。近日全球五大车展巴黎车展上,比亚迪汉、魏牌Coffee 01、欧拉Funky Cat等新品亮相,掀起一股新能源中国风。
毫无疑问,中国已是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风向标。
乘着爆发式需求,作为动力电池主原材,锂盐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上涨。
2022年10月14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达52.6万元/吨,接连创下历史新高,较年初的27.8万元/吨增近90%。相比2020年10月14日的4.1万元/吨,更暴涨近12倍。
涨疯了的不止碳酸锂,2020年10月14日国内氢氧化锂4.9万元/吨,2022年10月14日已达51.75万元/吨。
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10月18日电池级碳酸锂涨2000元/吨,均价报53.7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2500元/吨,均价报52.3万元/吨,均创历史新高。
种种因素累加,锂电业原地齐飞,从业公司大快朵颐,甚至业内大佬称: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在为锂矿“打工”。
2050年全球锂市场预计扩张25倍
要实现交通运输的脱碳,就要迅速大规模地扩大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这又要扩大电池矿物的开采和提炼。电池也越来越需要以高效和有效的方式扩大可再生能源的部署。跟踪和分析锂市场信息的领先机构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得出结论称,到2050年,锂市场需要扩大到2021年水平的25倍或更多。
虽然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在电动汽车市场和所需的所有锂上,但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认为,到那时,固定储能将是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到那时,预计每年将生产1120万吨锂,其中1/3用于固定式储能。
分析人士预测,到2032年,LCE(碳酸锂当量)年产量将达到290万吨。考虑到,从2015年到2022年,共生产了270万吨LCE。到2040年,预计一个月的锂需求将相当于2021年全年生产的所有电池级锂。
Benchmark首席执行官西蒙•摩尔斯(Simon Moores)解释称:“锂的长期发展道路已经确定,但供应链规模扩张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些数据表明,我们正处于一个代际挑战的起点,而不是本世纪20年代就能解决的。”
据Benchmark了解,到2022年,已有40座锂矿投产生产锂。该公司预计,如果不进行电池回收,到2050年将需要再建234座锂矿(当然,这完全不现实,但这是这种分析的起点)。在回收方面,“Benchmark预测,到2040年,近20%的锂化学品将由回收电池或工艺废料生产。”目前和不久的将来,由于路上的旧电动汽车数量相对较少,回收的锂很少来自回收的电动汽车电池——相反,它们主要来自工艺废料。据估计,从21世纪30年代中期的某个时候开始,回收电池中的锂将会占到最大份额,然后占比会越来越大。
Benchmark还指出,2015年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占电池总需求的39%,但今年这一比例已升至79%。然而,正如上文所述,Benchmark预计到2050年,67%的电池需求将来自固定式储能市场,只有33%来自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尽管如此,由于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不再销售化石燃料汽车,而中国则希望到2060年实现100%的“新能源汽车”销售,电动汽车市场需要实现电动汽车电池产量的大幅增长。
摩尔斯说:“对于传统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电动汽车生产商和电池制造商来说,在投资长期的关键矿物供应方面,尤其是锂,做出重大的、有时令人不安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这样做,汽车制造商就无法生产电动汽车,政府也无法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市场波动将会持续更长时间。”
供需格局难有根本改变
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的AB面也引发市场思考。一面是应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双重需求,不断扩产,另一面则是碳酸锂价格创新高后,动力电池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变小。
“碳酸锂价格每上涨10万元/吨,动力电池厂商的毛利润将大约会下降7%至8%。”段志强表示,当碳酸锂的价格超过53万元/吨,将会逼近动力电池厂商的盈亏平衡点。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动力电池分析师王学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动力电池企业采用金属价格联动机制向下游传导成本,成本压力将由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共同承担。
短期来看,碳酸锂供需格局很难发生根本改变。锂矿资源为王,产业链的制约仍在上游。
曲音飞认为,2023年碳酸锂供给端会有增量,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但供给端不确定性大于需求端,供需也将根据项目进展进行调整。
罗晓莉持有相同观点,在她看来,下游需求增长比较快,但上游矿端的产能释放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之下,电池厂商以及主机厂的盈利空间被挤压,各环节轮番涨价不利于产业发展平衡。
对此,段志强认为,动力电池企业要不断寻找降本增效之路,加快新的电池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