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新能源重卡产业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通过视频发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他判断,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未来新能源商用车将会出现加速发展的过程;矿山、港口、钢厂、煤炭基地、城市物流、工程环卫等使用场景,将会大量应用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将从发达城市向一般城市发展。
在新能源重卡领域,换电模式的纯电动重卡由于换电快、运营成本低、缓解里程焦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新车研发和订单交付的消息不断传来。
自2021年起,新能源重卡开启高速发展模式,市场销量实现跳跃式上涨,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如今,新能源重卡逐渐在物流领域和工程作业中受到重视,应用场景也逐渐丰富。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纷纷在此领域加码,希望在新赛道继续保持优势亦或实现弯道超车。一时间,新能源重卡领域变得愈发“内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主机厂表现得特别“卷”。
政策推动高速发展
4月23日,江苏省在国内率先通过了《江苏省纯电动重型卡车换电电池包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评审,这将是我国换电重卡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加上在“双碳”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重卡市场开启高速发展模式,从2020年年销售2000余辆,到2021年年销售破10000辆,到2022年年销量将超20000辆(乐观预计将达到25000辆),市场实现跳跃式发展,在重卡行业“十八连降”的至暗时期,新能源重卡成为重卡行业的“新希望”。
市场无正向开发的新能源重卡
新能源重卡高速发展,传统重卡车企、跨界造车企业以及新兴造车势力纷纷加入新能源重卡赛道,积极销售新能源重卡车型,抢占市场,新能源重卡市场也日趋“热闹”。
在“热闹”的新能源重卡市场,纵观市场中正在运营的新能源重卡,最大的特点是:无一车型是基于新能源重卡应用理念而正向开发的新能源重卡车型,全部是“油改电”的新能源重卡车型。
据统计,今年以来,各重卡车企已经申报新能源重卡车型(含底盘)超过1000款,丰富了新能源重卡车型,也让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
通过对这些新车型的分析,能自主生产底盘的车企,都采用了自家生产的底盘,不能生产底盘的车企,通过采购底盘,再进行上装,销售整车。但这些车型(含底盘)同样无一款是正向开发的新能源重卡车型,全部是“油改电”产品。
众所周知,新能源重卡是全新的新能源车系,其车型研发与应用理念不同于传统燃油重卡。传统燃油重卡是基于燃油发动机驱动而运行的车型,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车型设计理念非常成熟。新能源重卡是基于电力驱动电机而行驶的环保车型,至今无成熟的研发、设计理念。
但新能源重卡研发不同于燃油重卡,是公认的,所以简单的“油改电”重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新能源重卡。可知,如今市场上运营的新能源重卡是真正的“新能源重卡”吗?
基于正向开发新能源重卡的高额研发费用,国内暂无重卡车企在市场上推出正向开发的新能源重卡车型(不排除部分重卡车企正在正向开发新能源重卡车型)。而在城配领域,已有多家车企推出了全正向开发的新能源物流车,深受市场欢迎,在节能与运营方面优势明显。
据了解,特斯拉经过数年的研发,其全正向开发的纯电动重卡即将交付运营,续航可达800公里。
伴随的问题
零排放、环保的新能源重卡为用户企业挣得“绿色积分”,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批量运营新能源重卡的场景越来越丰富,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重卡销量上涨。
据分析,市场上的新能源重卡除了是“油改电”产品,其配套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
新能源重卡除了底盘外,其核心配套为“三电”产品——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从销量数据上看,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新能源重卡车型搭载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大部分换电重卡搭载宁德时代的282kWh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
在降本增效,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产品集成化趋势加强,电机、电控集成化设计增多,电机厂家同时也是电控厂家。据了解,市场上大部分新能源重卡车型配套的电机、电控集中在数家头部电机、电控企业,甚至配套的电机型号也是相同或者相似。这些电机峰值功率大部分为360kw,即489马力,极少部分超过360kw。
电池、电机生产厂家趋同,甚至产品型号趋同,可以说市场上的新能源重卡车型在核心“三电”方面同质化非常严重。
另一方面,徐长明认为,当前影响新能源重卡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成本过高(含电池的新能源重卡价格是燃油重卡的两倍甚至更多),未来要从三个方面实现降低成本。一是整车价格,随着产销规模的增长,整车价格正在下降,纯电动牵引车单价已经从最早的85万元下降到了今年的72万元左右。二是运营成本,如5年后的电池回收价格,电池能否实现梯次利用。三是电价,利用峰谷电价实现运营成本节约,如夜间11点到早上6点,电价远远低于日间。夜间储能,白天充电,如此更有利于纯电动重卡实现最优TCO。另外,车企应将优势资源逐步向新能源领域倾斜,以及加大新能源车型正向研发来降低初期购车成本,是当前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小结
重卡是污染“大户”,节能减排是势在必行,重卡新能源化也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重卡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渗透率不到10%,在中长途运输领域,还无法替代燃油重卡,仅仅在短倒运输、市政工程运输领域开始批量替代燃油重卡,暂时无法撼动燃油重卡的“江湖地位”。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情况下,新能源重卡缺少正向开发的产品来与燃油重卡竞争,甚至核心“三电”同质化严重,这极大地降低了新能源重卡在市场中竞争力。
政策驱动只能暂时指引市场发展风向,市场若要形成商业闭环,尚需在转型的较量中找准自身定位,建立自身独特的技术体系,在同质化的商用车市场中形成特色,积累自身的客户群。除此之外,企业也需要从低水平的竞争向高水平发展模式转变,关注卡车群体真实需求,关注市场转向,携手共度低谷期,建立车企与用户的共生关系。
坚持正向开发新能源重卡产品、坚持差异化研发新产品、降低初期购车成本,让新能源重卡多元化发展,才能最终替代燃油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