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工业机器人全球涨价潮再次来袭

维科号 2022-11-04
阅读:1710

2022上半年机器人价格市场情况

上半年机器人行业的一波涨价潮让人印象深刻,国外品牌大都涨了10%左右,国内品牌涨幅也在3%-10%之间。

追根溯源,上半年的涨价潮最初是由上游多家零部件企业联合掀起来的,包括台达、三菱电机、安川电机等一众海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头部企业,在2021年年末相继发布价格调整通知。

从2022年1月1日起,价格调整正式生效后,这场由海外品牌发起、零部件领域开启的涨价潮便持续高涨,并蔓延至国内外整个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

对于国内品牌,也是由汇川技术、禾川科技等零部件企业最先宣布调整产品价格,进而传导至本体企业,出于对冲生产成本不得不进行涨价,包括了埃斯顿、埃夫特、配天机器人、珞石、阿童木机器人、尔必地等知名企业。

直至进入8月后,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物流也变得更加通畅,这波涨价潮才逐渐归于平静,市场也稳定了下来。

然而,如今进入11月份,机器人行业的涨价潮似乎又要掀起了。

近期机器人零部件巨头纷纷涨价

10月24日,日本工业自动化巨头三菱电机宣布,自2023年2月1日起对旗下工业机器人、工业电脑、控制器等工业用产品进行涨价,涨幅为10-20%。

从各类型产品的涨幅来看,包括工业机器人将涨价15%、工业电脑涨价20%、控制器(sequencer)涨价10%,甚至连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也涨了15%,这是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涨价。

似乎是受到了三菱电机的刺激,好几家零部件巨头在进入11月后立马发布了涨价通知:

11月1日,ABB发布涨价通知函,宣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上调变频器、伺服、PLC和HMI等产品价格。

11月1日,施耐德电气发布涨价通知函,宣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上调ATS480系列软启动器列表价10%,并逐步转为订购品。

11月1日,西门子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调整通用运动控制类产品列表价格。

对于涨价的原因,三菱电机表示“产品的主要材料成本持续维持在高位、加上物流费用上涨,虽然三菱电机致力于实施生产优化等降低成本的措施,并尽力确保原料和产品的稳定供应,但实在是“难于维持现有价格不变”,因此决定涨价。”;Abb认为“全球芯片、电子器件和其他原材料供应紧张及成本大幅上升”;还有西门子说“全球大规模原材料短缺,能源价格上涨,物流阻断,供应链体系日趋脆弱”。

总结起来,和上半年的涨价理由相差不大,2022年开年以来,工业机器人行业涨价潮迭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球通货膨胀,大宗商品行情上涨,铜、稀土、硅钢、铝等大宗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抬升了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受国际形势影响,今年海外零部件和芯片的供应量大幅下滑,使得国内机器人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影响。

机器人作为高端精密机械,产业链一环扣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几家零部件企业涨价,会牵扯更多的产业链企业进来,届时如山顶滚雪球一般,只要开始便难以遏制,又一场涨价潮将因此掀起。

机器人市场仍旧供不应求

目前,如铜、铝、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对零部件企业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很大压力,除此之外,仍然存在芯片供应问题,也让电子产品用料的货期存在不稳定性,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工业用品芯片供应商的货期仍延长至50周-80周,致使市场整体交货周期受影响。

除了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得不涨价外,还有主观为了利润而进行提价,所谓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受供求关系影响,随着自动化工厂的广泛建设,提高了对机器人的强劲需求,而机器人作为高端产业,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目前整体市场呈现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状态,相关企业自然有底气提价。

事实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想象中还要大,截至今日,确诊人数已高达6亿2千万,加上未被检测的恐怕数量要再上涨一大截,如此带来的影响便是全球主要工业国家都十分缺少劳动力。

或许有人认为如今失业率也创新高,市场应该不缺少劳动力,然而实际上并不能这样算,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个员工,而是稳定的劳动力,就如一家因疫情停业的企业,它不缺员工,但缺稳定的劳动力,这种情况下,用机器人替代员工,增加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就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选择。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同比增长31%,达到创纪录的517385台,预计今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还将增加10%,达到57万台左右;而我国作为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去年新装工业机器人268195台,同比增长51%,远超全球平均增长速度。

在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物流费用持续升高、芯片供应吃紧,加之市场供不应求,存在更大的利润空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机器人厂商选择集体涨价也就不奇怪了。

小结

面对行业涨价潮,相关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抵消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如调整产品价格、增加零部件库存量、寻找国产替代品、加大研发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等,此外,还可以挖掘更多应用市场以稀释高昂的成本。

另外,涨价的底层逻辑一方面是为了对冲成本,另一方面也由市场竞争决定。不过,对比今年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厂商的涨价幅度可以发现,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涨价幅度大多是10%左右,国产机器人品牌的涨价幅度大多是2%-8%。中航证券指出,工业机器人整体需求旺盛,上半年行业增速下滑明显主要系4-5月份疫情影响生产和交付,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机器代人大背景下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仍在提升,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具备本土替代能力,涨价潮下更具性价比,看好本土品牌的成长性。

有专业人士表示,涨价是一把双刃剑。机器人厂商可以通过向下游转嫁成本以缓解压力,同时也将促进企业为保证一定的毛利率而不断地进行产品迭代,让产业回归到品质竞争的良性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正处于智能化及数字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依然火爆,头部及零部件板块的成长确定性较好。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