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各种通胀、战争、加息等问题,让人们倍感担忧。
在充满不确定性、恐慌情绪蔓延的大环境下,顶级风投红杉资本发布52页报告《Adapting to Endure》,对当下备受关注的全球经济形势进行示警。

报告围绕七大话题展开:
-
我们是如何走到现在这种情况的?
-
宏观环境的情况如何?
-
二级市场表现怎样?
-
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
-
如何变得更强大?
-
如何更好地领导?
-
下一步该怎么做?
并指出,尽管当下宏观不确定性越来越高,方方面面的压力倍增,但这并不是一个需要焦虑的时刻,只是需要暂停和重新思考,危机也是一种机会,擅长对变化做出应对的人总能笑到最后。
#01#
面对真实的世界
从2022年以来,各种通胀、战争等带来的问题,让人们不仅对当下的通胀感到担忧,更严重的是,从债券市场来看,人们对未来五年的长期通胀问题的担心程度之高,是历史上少见的。
所以美联储现在最新的任务是控制通胀以及收紧流动性条件。而核心工作就是最大化就业率和控制物价稳定。
但是很遗憾,显然这两份核心工作他们都没有做好。于是,资本从免费变得昂贵。一些科技、生物科技、新的IPO公司,变成了当下表现最差的资产。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纳斯达克过去20年历史上的第三大回撤。而且,不计代价增长而获得回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通胀、加息和战争等的影响下,投资人更多地开始关注企业的短期确定性,资本变得越来越值钱,宏观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使得投资人越来越不肯为长期增长预期付费。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可持续增长仍然是最好的发展路径。在任何市场中,持续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都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做好财务管理与规划非常重要。
但要注意的是,这次的复苏不会是V字形的反转,而会是一个长期的修复过程。
#02#
谁能存活下来?
那么,在当下这种情况下,谁能够顺利存活下来?
答案是适者生存:最终并不是最强大的物种存活,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擅长对变化做出应对的会存活下来。
企业又应该如何做呢?

红杉给出的建议是缩减开支。比如关停一些项目、停止研发、减少市场开支,无论账上还有多少现金,都要做到未雨绸缪,快速应对。
还要注意的是,缩减开支并不是一个负面的事情,而是能够节省现金和跑地更快的方式。回顾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所有缩减开支的公司最终都活得更好。
比如,Airbnb砍掉绝大部分产品,却在关键的托管业务和长期住宿业务增加投入;Zappos削减了市场营销,但在客户服务、客户选择和工程优化上投入更多。
尽管未来很难预测,但机会只给做好准备了的人,做好最充分准备的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03#
寒冬不会只经历一次
距离2022年,最近的资本大寒冬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时,红杉资本召集创业者们紧急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议内容是教创业者理解这个寒冬,并学会如何在寒冬中存活下来。
后来会议的PPT《安息吧,黄金时代》(R.I.P The Good Times)在创投圈疯传。PPT的内容明确指出,资本是有周期的,寒冬不会只经历一次。
2008年金融危机实质是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资金杠杆过高、金融衍生品不断增加、资产价格下跌、举债成本上升、居民家庭无力还债,加上监管的缺失,导致资本市场的泡沫最终破灭。
当时,美国的消费占GDP比重达到空前的73%,国民房产拥有率近70%,远远偏离长期平均水平(64%-65%)。同时,储蓄利率下降至历史最低点、房产杠杆率上升至最高点。

红杉认为,当时正处于大萧条的来临的边缘。虽然潮起潮落实属平常,但此次寒冬非比寻常。创业者必须正视这些现实:B轮和C轮的融资额会降低,获取客户会变得更慢、必须削减成本、要有充裕的现金流。
2008年和2022年,虽然具体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同样是资本寒冬,同样面临抉择,红杉给出的解决方式,相同的地方都在于快速适应,削减开支,让现金流越充裕越好。
像跳水一样,果断把成本砍到极致,只保留让公司可以存活的员工数量,在此之后,进入缓慢而持续的恢复和增长。而那些下不了手的企业,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已经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