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山东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改造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6)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07-11
阅读:154

一、发展目标

2024-2026年,全省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规模效益平稳增长,品牌影响力较大提升。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不能按期完成节能改造或改造后能效仍低于基准水平的生产线淘汰退出。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1.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干法制粉、原料制备精密控制、窑炉节能、机器人注浆修坯施釉等先进技术。重点支持利用高硅尾渣生产绿色建材-陶瓷地铺石项目、陶瓷墨水生产线等项目建设。

2.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陶瓷行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中试平台作用,依托工业陶瓷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带动先进陶瓷、功能性陶瓷砖、陶瓷复合材料等领域的技术攻关。

3.提升产品品种和质量。增强陶瓷产品设计能力和新品研发能力,提升全省陶瓷行业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陶瓷复合板、集成墙板、整体厨房、整体卫浴、智能卫浴等集成产品和智能产品。积极研发生产具有耐磨、防污、防滑、发热、抗菌、制冷、防静电、低光度等功能性陶瓷砖以及各种艺术瓷砖岩板等建筑陶瓷新产品,由发展大板、岩板拓展到家具、石材、木饰面等应用领域,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丰富产品供给。

(二)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推进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陶瓷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试点应用。推进智能生产,推行智能自动配料,烧成系统寻优控制,AGV自动运输系统、RFID识别系统。实施智能运维,推进视频巡检与主辅机在线监测,建立健全智能化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设备的能耗动态监测,降低运营能耗。

5.培育智能工厂及智慧园区。鼓励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鼓励新建一批智能化生产车间,培育一批集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和智能运维为一体的陶瓷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智能工厂示范点。在基础条件相对成熟的陶瓷产业园区,进行以工业生产网、企业信息网、园区公共服务网以及云基础设施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园区建设工作。重点推进耐磨氧化铝陶瓷研磨体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项目。

(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

6.推进绿色生产。实施陶瓷窑炉热工效率提升行动,全面落实陶瓷窑炉节能改造任务,实施节能窑炉、窑炉余热利用、低温烧成、釉面砖一次烧成等技术改造。鼓励陶瓷企业开展能效领跑者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推进陶瓷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企业环保治理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支持企业争创环保绩效A级。依照相关评价标准,培育一批省内陶瓷行业的国家级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7.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陶瓷企业以黄金尾矿、钛铁尾矿、赤泥、铜尾矿、铁尾矿、石材锯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生产中回收的物料、废瓷等为原料生产陶瓷产品,提高综合利用率。鼓励在石材产区建设发泡陶瓷生产线,充分消纳石材锯泥。鼓励在金矿产区建设建筑陶瓷生产线,充分消纳金矿尾矿。到2026年,力争全省陶瓷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0家。

(四)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8.发展建筑陶瓷集群。依托淄博、临沂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大力研发绿色环保、高品质、大规格、功能性瓷砖,实施建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开展“工赋建陶数字行动”,实现建陶产业智慧转型。

9.打造工业陶瓷集群。依托淄博和潍坊在全国先进陶瓷领域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陶瓷集群式发展。建设先进陶瓷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推进产业链供需对接,推进工业陶瓷快速发展。

10.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加大我省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品牌宣传力度,打响地域品牌。充分利用陶瓷博览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做强做大一批知名品牌,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打造以商贸服务为核心,集陶瓷交易、品牌孵化、陶瓷设计、陶瓷文化、产业链整合等功能为一体的“江北陶瓷贸易服务中心”等商贸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设计机构的合作,开发高附加值的工业创意设计产品,加快“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进程。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做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举措,在创新政策扶持、税费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做好规划引导。

(二)强化财政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全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陶瓷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高对有市场、有效益、高成长性中小陶瓷企业的融资授信规模。

(三)提高生产要素保障。加强对陶瓷生产所需的大宗商品供需动态监测。加强对燃料、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生产要素价格、运输保障等情况的监测和引导,加强供需对接,保障生产供给,推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