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随着各国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持续攀升。然而,这些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储能技术的介入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钥匙。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在能源生产过剩时储存电能,在能源供应不足时释放电能,有效平滑能源供需曲线,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还能在电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鼓励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欧盟制定了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将储能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技术,给予大量资金补贴和政策优惠。美国通过税收抵免、投资补贴等手段,推动储能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在中国,“双碳” 目标的提出为储能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多项政策,从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到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给予全方位支持,涵盖了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储能技术创新奖励、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等方面,为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技术创新也为储能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新型储能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提升储能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能量密度持续提高,成本进一步降低;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在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展现出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同时,储能系统集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更是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电力系统领域,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不断提高,电网对储能的需求日益迫切,大规模储能项目在电网侧的应用不断增加,用于调节电力供需平衡、提升电网稳定性。在用户侧,工商业用户出于降低用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考虑,对储能系统的需求持续攀升;居民用户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储能系统在家庭能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外,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储能系统作为备用电源,保障了关键设备的稳定运行。
开年之际,储能行业就展现出了火爆的发展态势,订单狂潮汹涌而来,众多企业在这一领域各显神通,收获颇丰。
亿纬锂能从去年三季报就已释放出未来着重发力储能领域的信号,如今其已稳坐行业二把手的位置。在过去的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 35.73GWh,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115.57%,发展势头迅猛。该公司制定的年度储能电池出货目标为 50GWh,这一目标意味着其出货量将达到 2023 年的两倍,充分彰显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勃勃雄心。2 月 7 日,亿纬锂能披露其子公司亿纬动力与海博思创签订了一份重磅协议,预计在 2025 - 2027 年度采购总量达 50GWh,总价约 200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亿纬锂能成功超越宁德时代,成为海博思创最大的电芯供应商,仅去年上半年,海博思创就向亿纬锂能采购了价值 5 亿元的电芯。回顾 2024 年,亿纬锂能对外公布的储能相关订单总计超 57.5GWh,再加上此次签订的大单,亿纬锂能在手储能订单已超过 100GWh,成绩斐然。不仅如此,亿纬锂能还中标了睿特新能源灵寿县 1GW/2GWh 储能项目,其子公司亿纬动力也收到了一汽奔腾大圆柱电池供应商定点通知,在储能和电池领域全面开花。
宁德时代在开年同样迎来了储能订单的火爆局面。1 月 20 日,宁德时代成功成为阿联酋 RTC(round the clock)项目中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该项目总计 19GWh,宁德时代也借此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操盘手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此外,宁德时代与海螺集团达成签约合作,计划在矿山、工厂、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联合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拓展储能业务的应用场景。在 2 月,宁德时代又联手 DHL 敦豪集团,为其提供储能与充换电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积极开拓国际物流领域的储能市场;同时,宁德时代还中标了国信溧阳 100WM/200WMh 储能电站项目,中标价格达 12 亿元,折合单价 0.607 元 / Wh,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鹏辉能源于 2 月 6 日,其储能电池生产项目正式启动设备安装调试步骤,预计在 2025 年 Q1 完成并联机试产。该项目总投资高达 130 亿元,占地面积达 1000 亩,规模宏大。一期计划产能为 12GWh,主要生产 314Ah 电芯,目前一期厂房已于 2024 年 6 月顺利封顶,二次装修及消防施工完成进度达到 80%,设备安装完成 30%,项目进展顺利。据起点锂电观察,在去年 3 月、4 月、8 月和 12 月,鹏辉能源均成功中标储能项目,凭借其出色的实力,蝉联 Tier 1 全球一级储能厂商。2 月 11 日,鹏辉能源发布公告,披露了与摩根大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双方就储能产品的市场情况展开了深入讨论。鹏辉能源表示,在储能产品方面,大部分户储产品通过国内集成商间接出口,主要销往欧洲、北美和澳洲等地区,公司致力于在市场份额和盈利之间寻求平衡。在 2024 年前三季度,鹏辉能源实现营收 56.48 亿元,净利润达到 6050 万元,经营状况良好。
远东储能近日助力河北衡水建设了 200MW/800MWh 储能电站,该项目目前已并网运行,并且是全国单体最大的组串式储能电站项目,意义非凡。该储能系统采用了远东自研的 Power STROM 5000 系列液冷储能集装箱,单套容量 5.016MWh,采用 20 尺单侧开门设计,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项目中的 5MW 变流升压一体机由一台 5000kVA 升压变和 24 台 215kW 组串式 PCS 构成,这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采用组串式 PCS 的储能项目,彰显了远东储能在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方面的实力。
易事特也在储能领域积极布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日,宁波鄞州百盛镀业携手易事特建设储能电站,该项目搭载了易事特 EAST - Meta “元” 系列 100kW/215kWh 工商业储能一体机,建设容量为 430KWh,预计可实现绿色收益 18 万元 / 年,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除此之外,易事特还携手四川明诚电力,成功为四川七叔公食品建设储能电站,该项目装机容量 466kWh,预计年收益可达 17 万元 / 年,采用的是易事特 EAST - Meta Pro 100kW/233kWh 液冷储能一体机,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立新能源在 2 月 8 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和田立新综合能源和皮山立新综合能源分别拟投资建设和田县 300MW/1200MWh 储能项目和皮山县 200MW/800MWh 储能项目。和田项目预计投资约 10.6 亿元人民币,皮山县项目预计投资约 7.16 亿元人民币,两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均为 12 个月。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立新能源将采取多种融资策略,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展现出其在储能项目投资建设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
2 月 8 日,浙江金华举行了 2025 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浦江华馨新能源 10GWh 储能系统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投资金额高达 53 亿元,总建筑面积 26 万平方米,建设工期计划持续到 2026 年,其中 2025 年计划投资 8 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当地储能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推动储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力神电池近期也斩获了两个重要的储能订单。第一项是向印度客户交付 48MWh 液冷储能项目,第二项是与欧洲某能源集团签订了 2GWh 订单。虽然力神电池尚未披露这两个项目的更多详细信息,但这足以证明其在国际储能市场上的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力神电池去年发布了全球首款 10MWh 的液冷集装箱产品 ——LS - Container 10M (LS - C10M),其卓越的性能震惊了业界,为其在储能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 月 10 日,山东曲阜经开区与山东佰铭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储能系统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投资 10.6 亿元,将建设锂电池储能系统 10GWh、BMS 保护板和智能充电器等,预计产值将达到 20 亿元。佰铭诚新能源成立于 2024 年 12 月,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凭借其在储能领域的项目布局,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其法定代表人李欣欣,注册资本 500 万元,经营范围涵盖了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电池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多个领域,业务布局广泛。
展望 2025 年全年的储能业务,其发展态势令人充满期待,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电网侧,为了应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调峰、调频等挑战,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一些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如欧洲部分国家、中国的 “三北” 地区等,储能系统将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设备。大规模储能项目的建设将更加注重与电网的协同优化,提高储能系统在电力市场中的参与度和价值实现。
在用户侧,工商业储能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峰谷电价差的进一步拉大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工商业用户通过安装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的需求将愈发强烈。尤其是在一些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储能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普及,居民用户对储能系统的需求也将逐渐释放,家庭储能市场有望成为储能行业新的增长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2025 年将是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一年。在电芯技术领域,大型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将迎来集中发布量产,500 + Ah/6MWh + 有望成为主流产品。这些高容量电芯将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降低单位储能成本。同时,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将加快产业化进程,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与传统锂离子电池展开竞争。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势,有望在高端储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钠离子电池则因其成本低、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发展,更加注重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性。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监控、优化调度和故障诊断,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储能系统与其他能源系统的融合发展将成为趋势,如储能与光伏、风电、氢能等能源的协同互补,构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在产业竞争格局方面,2025 年储能产业将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态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大型储能项目的招投标门槛将越来越高,只有具备强大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头部企业将通过技术创新、产能扩张、市场拓展等手段,不断巩固和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同时,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多元化,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牌、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
在出海方面,中国储能企业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巨大,且市场发展潜力广阔。然而,海外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严格的产品标准和认证要求、复杂的政策法规环境、漫长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终生追责制等。因此,中国储能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同时,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建立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降低市场风险。
央国企在储能市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以两网两建五大六小为代表的央国企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政策优势,将在储能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央国企将通过投资、控股、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快布局储能产业链,推动储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央国企还将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规范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5 年储能业务充满了无限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拓展市场,以应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政府也应继续加大对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储能产业在 2025 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