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七届)润滑油及添加剂(合肥)技术交流会暨金属加工油液发展论坛”将于5月14-16日在安徽·合肥盛大启幕!届时清华大学 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津津将以演讲嘉宾出席,并做“高性能绿色润滑添加剂的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的演讲报告。
01.
嘉宾介绍|
李津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润滑理论、超滑技术研究工作。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他引4000余次, H因子4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Friction、Lubricants等期刊的编委,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5次。2021年入选了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并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和“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曾获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结题项目和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等奖励。
02.
演讲题目|
高性能绿色润滑添加剂的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
03.
演讲大纲|
传统润滑油添加剂,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尽管在减少磨损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含有的硫、磷元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造成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的毒化。因此,开发低磷、低硫,甚至无磷、无硫的添加剂成为新型绿色润滑材料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系列二酯类分子,其作为低粘油PAO2的添加剂时,表现出比ZDDP更低的摩擦系数与相近的磨损。该类添加剂在2.78GPa超高接触压力下依然可以维持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我们对该类添加剂所形成的磨痕表面进行了深入的纳米力学、表面化学分析,发现其主要为一层由类石墨结构组成的摩擦膜,其在纳米尺度上呈现出低模量、低粘附、低剪切的性质,从而为宏观摩擦试验提供低摩擦、磨损的性能。我们进一步通过摩擦副材料适配性试验、分子结构设计试验,考察了二酯类化合物生成类石墨结构的机制,揭示了摩擦副催化作用与小分子自由基稳定性两者与类石墨结构生成之间的联系性。这项工作有利于为新型绿色润滑材料提供设计思路与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