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医疗领域迎来重大利好消息,5月9日,财政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连发通知,下达 2025 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
政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连发通知,下达 2025 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
此次资金下达涵盖多个医疗项目补助。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全国应补助资金合计950824 万元,依据行政区划因素、人口因素等进行分配,并设置绩效奖惩资金。例如北京,行政区划因素对应 640 万元,人口因素对应 2775 万元,小计 3415 万元,扣除绩效奖惩资金 39 万元后,因素法应补助资金为 3376 万元,加上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补助资金 5000 万元,应补助资金合计 8376 万元 ,提前下达 8355 万元,本次下达 21 万元。各省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均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以推动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
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同样备受关注。其中,围绕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诊断救治能力提升、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四大项目,补助资金合计323800 万元。对支持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按 600 万元 / 个补助,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按 300 万元 / 个补助等;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支持每个省(自治区)50%(向上取整)的地级市各 1 家医院等,每家医院补助 200 万元。
另外,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高海拔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边境地区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国家医疗应急队伍建设四大项目,补助资金合计 398800 万元。像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 800 万元 / 县予以补助等。这些资金的精准投放,旨在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
2025医院建设发展方向
一、儿科建设
资金的支持为医院建设带来了明确的方向。在儿科建设方面,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 2025 年 11 月底前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全面开设儿科门诊与病房,并推进适儿化改造。同时,鼓励基层机构独立设置儿科诊室,推动儿科资源纵向整合,组建儿科医联体,到 2027 年实现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单元儿科医联体全覆盖,为儿童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老年医学科建设
老年医学科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 年版)》,对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床位数量、支撑科室配置等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和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康养需求,推动医养结合。
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同样迎来新机遇。相关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7 年实现乡镇、街道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到 2030 年优化资源布局,普及远程医疗和智慧化服务。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标准化卫生院,部分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具备二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城市社区根据人口规模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成为关键环节。官方计划到 2025 年底,力争全国 90% 以上的县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县域医共体,到 2027 年底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全覆盖。通过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区域医学影像诊断等多个中心,提升数字服务和治理能力。
五、病房改造提升
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多个省份出台政策,助力医疗机构开展病房改造及设备更新项目。如《浙江省医院病房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2024—2028 年)》聚焦病房现存问题进行改造,旨在提升住院服务质量。同时,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也在稳步推进,计划到 2030 年,儿童友好医院在相关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 90% 以上,加强儿童病房适儿化改造。
300亿资金的注入为 2025 年医院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各建设方向的明确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医疗体系将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质量提升,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