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祥,1955年诞生于闻名遐迩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这片人杰地灵的文化沃土,历史上孕育了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等艺术大师,更以其“全县擅丹青者两万余众”的深厚民间艺术氛围,为李景祥的成长奠定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自幼浸润于浓厚的艺术环境中,耳濡目染,李景祥很早就展现出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天赋。这份源自乡土的文化滋养,成为他日后艺术道路的坚实起点,塑造了他对传统艺术精髓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为其成长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书画大家埋下了伏笔。
李景祥拜访师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李景祥同美术评论家邵大箴交流艺术理论
1973年是李景祥艺术生涯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他由中央办公厅调至北京,并有幸拜学识渊赡的书法大师吴玉如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在吴玉如先生“士先器而后文艺”文思主张的深刻影响下,李景祥不仅精研书艺(尤以颜体为基),更砥砺品格,形成了谦虚持重、谨身慎行的作风。同年,他进入人民大会堂工作,并在此殿堂级平台深耕长达四十三年直至退休。他始终铭记周恩来总理将人民大会堂打造为“艺术殿堂”的殷切嘱托,在担任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书画室主任期间,他倾力躬行,积极发掘、联络并推荐了数百位艺术大师及其杰作,为人民大会堂的艺术收藏、陈设与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贡献了毕生的心力。这段经历也使他与中国现当代众多主流艺术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
李景祥同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一起探讨书法艺术
李景祥同沈鹏主席交流书法艺术
李景祥在书画艺术领域造诣深厚,成就斐然。他不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拥有“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专业职称。其书法作品灵动飘逸、大刀阔斧、恣肆张扬,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古朴、雄浑、博大的自家书风。笔墨枯润相济,或如铁马秋风,或如行云流水,乱而有致,狂而无野,作品兼具画意美感和舞蹈韵律,内涵深邃。他身兼多项重要社会职务,历任原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世界华人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字博物馆艺术委员、中国西泠印社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等职,在推动书画艺术交流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宾,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艺术名片。
著名画家韩美林向李景祥赠送画作
李景祥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交流绘画艺术
李景祥的艺术活动丰富而卓有成效。他多次参加由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书画研究院等部门举办的全国性美术书法展览与赛事,屡获殊荣,其中包括金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2005年12月,他被文化部、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世界侨联总会等部门联合授予“当代书画创作家”的称号。其作品不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重要国内场馆展出,更远播海外,在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并被收藏。多幅作品发表于国家级及省部级报刊杂志,并被权威收录于《中国当代书法名家集萃》、《中国当代诗联书法作品集》、《全国书法优秀作品集》等典籍。2023年5月,其大型个展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成功举办,集中呈现其艺术成就。他还荣获“2019工匠中国年度十大国匠”称号,彰显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著名画家崔如琢携夫人参观李景祥画展
李可染夫人、著名艺术家邹佩珠参观李景祥画展
李景祥视艺术家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使者,秉持着“作品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写照”的深刻理念。他强调艺术家必须“具有一颗菩萨心”,怀揣善良、宽容之心,以美好目光审视世界,认为唯有具备善良品质和追求美好之人,方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魅力、历史穿透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他的艺术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无论是其雄浑博大的书法,还是为人民大会堂艺术殿堂建设所付出的数十年心血,都彰显了他对传统艺术的敬畏、对时代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贡献。李景祥的艺术生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紧密服务于国家重要文化殿堂的建设,并通过国内外广泛的交流展览,积极推动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是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代表之一。
2015年捐赠绘画《高风亮节》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15年捐赠绘画《高风亮节》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17年中联部领导拿李景祥的书画作品当国礼送给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二号人物
2017年中联部领导拿李景祥的书画作品当国礼送给斯里兰卡自由党总书记、政府农业部长杜明大
2018年作品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选集》中国当代作品选粹
2019年捐赠绘画《高风亮节》被天安门城楼收藏悬挂
2019年荣获工匠中国年度十大国匠
2020年作品入编《新中国美术图鉴》
2021年作品入编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建党百年》-影响中国艺壇100位艺术家
2025年中央纪委邀请李景祥创作作品15幅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