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昌邑“智慧环卫”建设上档升级

市容环卫网 2013-06-20
阅读:157

  走进昌邑环卫局数字化调度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是186寸的超大LED屏幕上闪动着全局人员、作业车的运动轨迹,全局全天候工作情况一览无余。该中心主任明洪盛谈起“智慧环卫”来侃侃而谈:“车有千里眼,人有顺风耳;到哪里有轨迹,干什么早知道;考核不用人,管理变静态。”这是该局“智慧环卫”建设上档升级带来新亮点的真实写照。

  今年来,昌邑市环卫局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依托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升级版”“智慧环卫”的建设步伐,管理模式更加完善,由动态管理转变为静态管理,环卫工作频现科学发展新亮点,处处闪耀着科技智慧的光辉。

  完善GPS卫星定位、油控系统,机械作业实现“数字化”。该局为300余辆环卫作业车全部安装“千里眼”——GPS卫星定位终端,通过这一终端可以对每辆车进行24小时监管和调度,通过与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有效结合,能详细记录机扫、洒水、清洗等作业车辆的行车轨迹、出车时间、作业次数、作业里程、作业油耗等指标情况,对不按规定路线作业或超出规定作业区域的违规车辆及出车不出力实现预警监控,对机械化作业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同时又遏制了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健全对讲手机调度系统,人工作业实现“快捷化”。为全部一线管理人员配备了“顺风耳”——对讲手机,该手机集“对讲呼叫+地图定位”于一体,对讲呼叫可实现单人呼叫、群组呼叫、框选呼叫、广播呼叫,既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也保证迎查/应急预案的及时响应与落实。手机地图定位功能可实现对城乡管理人员的即时定位,实时跟踪、轨迹查询、回放。有利于对外勤人员的工作监管和任务调度,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创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系统,垃圾清运实现“智能化”。在国内首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垃圾清运管理中,为该市25000多个垃圾桶安装上电子标签识别码,建立“户口”档案,为所有垃圾运输车装备红外感应器、车载无线扫描仪,通过信息交换,将垃圾桶清运时间、次数传输到数字化管理平台,由调度指挥中心对全市垃圾桶清运实施24小时职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调度,形成了“一条龙”智能化管理链条,提高了清运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投诉事件发生,维护了环卫形象。

  建立人工作业轨迹管理系统,人工考核实现“信息化”。为一线环卫工人全部配备了写有个人信息的有源卡,为质检车辆安装电子扫描仪,扩大扫描半径范围至100米,通过有源卡和电子扫描仪信息交换将作业人员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及工作状态和行动轨迹等信息全部反馈到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对人员的全面监控,为工资量化、奖惩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杜绝出工不出力、在岗不作为的现象发生。

  安装DVR视频监控系统,办公区、垃圾场及垃圾运输监控实现“可视化”。按照“控住两头、管住路上”工作目标,在全市市各重要路口安装摄像头,织密监控“天网”,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统管统运实时监控,强化了对建筑垃圾市场的管理,有效杜绝私拉乱倒、带泥上路等现象发生。在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同样安装监控系统,对进入垃圾场垃圾数量及填埋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在局内办公区等重要位置也安装了监控探头,加强人身及财产安全防范的管理。

  建立办公OA系统,日常办公实现“网络化”。依托云计算技术,开发并运用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搭建了一个管理、监督、协同工作的平台,借“机”生蛋,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通过浏览器即可满足办公需求,对人员、车辆、财务等进行“网络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新建10处镇街区环卫所办公楼,结束各环卫所以往“走读式”或“借读式”办公历史,每所配备一台浏览器和一名专职操作员,实行联网“无纸化”、“网络化”办公,进一步理顺了各环卫所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细化了各环卫所的责任分工,大大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杨明广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