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浙江省温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根据城东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清扫保洁不规范、保洁人员精力不到位、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决定进一步深化城东中队环卫体制改革,通过创新“四种模式”即创新作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收运模式、创新联动模式,努力破解难点和热点问题,全力构建环卫执法、保洁与运行的有效机制。1-6月份,城东环卫收运量实现翻番,环卫执法15起,按期整改10家,立案5家。城东街道在台州市6月份清洁家园暗访中位居我市五个街道第二名,较3月份台州暗访排名提高三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 创新作业模式,提升城东环境质量
一是合理划分路段,调整保洁范围。对乐购超市周边人流量大、流动摊点多的路段实行两人组合承揽作业法:即将一级路段划分为若干路段,每个路段由两名保洁员承揽并签订承揽合同,清扫保洁时间自早上4时至晚上10时止,实行18小时清扫保洁(取消原来的夜保洁作业)。对于人流量少的二级路段实行单独承揽的方式:即将道路划分为若干路段,每个路段由一名保洁员承揽并签订承揽合同,实行8小时清扫保。目前,共划分一级路段15段、二级路段139段,169名保洁员到岗到位。二是合理确定职责,调整保洁标准。进一步明确保洁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细化作业标准,涉及垃圾存量、作业时间内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作业规程等6大项11小项作业标准。三是合理提高报酬,调整保洁人员。根据保洁人员的工作强度和保洁范围等情况,适当扩大保洁人员的清扫范围,因身体状况不能胜任等原因清退的保洁员6人,环卫承揽报酬由原先的1160元/月增加到1900元/月。
二、创新收运模式,提升群众满意率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在主要街道及区域试行清扫保洁及上门收集作业分开,将九龙大酒店周围商户及物业公司纳入“垃圾不落地工程”,为其配备统一标识的垃圾桶,要求商户及物业公司定点投放垃圾。目前,根据一级道路及有条件的二级道路垃圾产生情况,设置了175只垃圾桶,特别是针对商铺多的九龙商业步行街,设置了37只240L垃圾桶,由责任区环卫人员进行定时、定点、定责,上门直接收运。
二是加强机械作业。以“电瓶车+收集车+垃圾箱+压缩站”模式代替原先的“垃圾桶+手推车”模式。目前在城东环卫作业区投放了洒水车1辆、垃圾清扫车2辆;同时,为减少垃圾二次中转的污染,投用3吨以上压缩收集车3辆、电瓶车7辆,确保城东作业区主次干道一天能洒两次水、一周能清洗一次。今年3月份至今,城东环卫垃圾收运量从100多吨迅速上升至200多吨,有效提升了城东净化水平。
三、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队伍“正能量”
一是人性化管理凝聚人心。开展“155”业务培训法,即每月召开1次环卫工人业务培训会,对全体保洁人员进行业务讲解;每月开展5次以上针对性业务疏导,由分管队长分路段开展针对性业务指导和环卫工人思想疏导;每月开展5次以上现场查看,带领管理人员到各作业区进行现场调研,分析保洁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查漏补缺,现场手把手教会环卫工人如何把握扫帚的头、身、尾三个角度。同时,在五一节庆之际为考核先进的环卫工人发放油、米等生活用品以资奖励,在暑热高温之际为环卫工人设立了1个环卫工人休息室,并发放降暑药、高温作业服等物资。
二是强化考核提高效率。采用日巡查、周检查、月考核结合的方式提高保洁成效。即每天由管理人员分路段开展巡查,根据清扫保洁人员遵守规定的情况以及清扫保洁的实效,对环卫工人进行优、良、差的印象打分;每周由分管领导进行100分制的检查考核计分;每月由局里按照日巡查、周检查、月考核比例组织全面考核打分。同时,月考核分值与绩效奖挂钩,得分在85分以下的,绩绩效奖为0分;得分在85分以上的,每超一分奖10元;得100分的奖150元。对于考核连续3个月85分以下或无故擅自离岗两天以上的,终止合同,目前,共清退泽坎线保洁人员1人。
四、 创新联动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根据“政府与部门结合,管理效果1加1大于2”的工作思路,该局与城东街道建立联合巡查、快速反应、联合执法三位一体的同城联动管理机制。一是联合巡查机制。为加强管理力度,城东街道专门成立清洁办、环卫所,聘请专人负责整个街道环卫和对接工作。双方将各自巡查和联合巡查记录统一整理,互相通报各自在巡查中发现的环卫工人脱岗、垃圾乱倾倒、乱堆放以及群众反映投诉的各类环卫问题。二是快速反映机制。建立“1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对于热点、难点问题做到联手处置、联合解决。力争做到一般性市容环境卫生问题15分钟内赶到现场,重大环卫问题24小时内处理解决。一方在处理过程中遇到难题需要协助的,另一方马上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撑。三是联合执法制度。按照“每处有人扫,每时有人查,每事有人管”的运行机制,双方每月联合对各路段保洁难点、占道经营及乱摆摊点等问题进行查看走访,及时分析原因,共商整改对策。据不完全统计,1-6月份,双方联合执法案件15起,按期整改10家,立案5家。
(市行政执法局 叶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