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寿光环卫新“四化” 打造靓丽人居环境

市容环卫网 2013-09-12
阅读:131

  走进寿光的城市和乡村,条条街巷一尘不染,靓丽整洁、干净清新的城乡人居环境,让当地人舒心自豪,让外地客赞叹不已。

  近年来,寿光市环卫处围绕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在资源化、机械化、数字化、一体化上做文章,依托创新和投入,不断提升城乡环卫管理水平,建立起高效、全面的大环卫格局。

  资源化,垃圾变废为宝

  在位于圣城街的寿光大酒店后院,一辆餐厨垃圾专用运输车正把店里产生的地沟油收集起来。这些地沟油经过滤、蒸煮、酯化、提纯等一系列处理,摇身一变将成为了生物柴油。据了解,这些生物柴油,经过一年多的试用,效果一点也不比市场上的柴油差。

  如今在寿光,垃圾资源化不仅是理论,更落到了实际行动上,呈现出全面开花之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了力量。

  与餐厨垃圾一样,寿光市正积极推动生活垃圾由无害化向资源化利用转变,推动深化建筑垃圾利用。全市的建筑垃圾不会随意乱堆、乱倒,不会污染环境,基本上用来垫路基、填坑,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在寿光市文家街道有座占地212亩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每年要处理全市30多万吨生活垃圾,让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保持着100%,各项处理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最新环保标准,渗滤液处理水质指标在全市环保系统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被评为国家“I”级垃圾处理厂。投资5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动工,将于2014年9月份建成投用,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水平。

  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

  记者在寿光市金海路上目睹了一辆护栏清刷车的过程:清刷车以2-3km/h过去,护栏变得光亮如新,与未清刷过的护栏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了解,寿光市不断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在城区道路保洁中实行了“机洗+机扫+机吸+人工保洁”的新模式,保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推动了城市环境的华丽转身。

  在垃圾清运中,实行了机械化装车、机械密闭运输,垃圾处理中则实行机械推平,有效提高了环卫效率。十多部铲雪车、铲车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去年的防雪除冰活动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体会到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高攻坚能力等好处,今年该市将再投入巨资购置各类环卫机械,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和环境卫生标准。

  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

  在寿光市环卫处监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熟练的点击鼠标,屏幕上便显示出了分布在城乡的所有车辆的运行情况,甚至可以更详细的看到每辆车任意时刻的运行轨迹、停留时间以及油耗等数据,足不出户便能调度全市环卫工作。

  这是该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卫管理的一个缩影。寿光市环卫处一线人员利用200部手持GPS、200多部对讲机和50部城管通,实现了免费即时通讯和信息互联,可以快速处理问题。安装在全市大街小巷的325路视频监控装置,对城乡主要位置的卫生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道路是否干净整洁、污染物是否及时清理,在大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各项环卫业务全过程实现了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环卫管理效率和作业水平。

  而实现与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及12319热线的“双网融合”,让数字化环卫显得更有成效。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各单位的信息采集员一旦发现了诸如城市牛皮癣、道路不洁、垃圾死角等卫生问题,马上利用“城管通”手机的3G网络“弹指间”传输到指挥中心,中心第一时间调度环卫“网格化”责任人迅速清理。从发现到处理整个流程不过几分钟,极大的缩短了卫生问题的留存时间。市民也24小时可以拨打12319热线反映问题。这样,就不再是6000多个环卫工人在监督环境卫生工作,更是线上所有市民的信息共享、共同监管,形成“全民管理城市”,让问题无处遁形。

  一体化,让群众得实惠

  “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寿光市洛城街道王家尧水村王勇的一句话道出了几年前的生活环境情况。近日,记者走进该村看到,房屋整齐划一,道路整洁干净,街巷通透敞亮。不仅仅是这一个村庄变化大,该市几乎所有村庄都是如此。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内这些村庄就告别了“垃圾围村”,发生巨大变化呢?稻田镇桂河三村村民董素兰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答案:“环境卫生大改变,农村旧貌换新颜,城乡环卫一体是关键。”

  近年来,寿光市紧紧围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服务均衡发展”的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措施,通过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将环卫资源、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向镇街、村延伸,镇村得到了城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有效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寿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梁海涛

  联系电话:15169630908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一日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