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ère) J. Houzeau),又名楠竹、龟甲竹,隶属于禾本科(Poac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为一种大型常绿散生竹。毛竹株高约20米,径可达20余厘米,呈直立状。毛竹生枝属二枝型分枝,叶片呈披针形。花枝单生,穗状花序,每小穗生两花,其中一朵成熟发育,子房三角形或圆锥形。果实较小,为颖果,不开裂,果实内仅具1粒种子,呈褐色,种皮薄。花期在5~8月,种子在8~9月成熟。
毛竹在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和山地皆能生长。其中以低山阴(半阴)坡海拔 500~800m最适宜,在山谷、山腰、山林麓生长最好。毛竹生长以年平均温度 15~21℃,年降水量 800~2000mm为宜。毛竹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在湿润、肥沃、排水和透气性好、 pH4~7.0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毛竹起源于中国,世界上约85%的毛竹长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长宁、江安、兴文等地区
毛竹是中国重要的竹林资源类型, 占竹林面积的70%。毛竹因其生长周期短、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成材快、产量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业、造纸业、农业及其它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使用价值。大面积栽培毛竹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地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维系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毛竹的各个部位均可食用并具有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