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纪录片《大黄山》安徽央视同播掀旅游热

国联影视资讯网 2014-01-22
阅读:373
《大黄山》热播获好评
黄山石壁一秒变“画壁”

  “黄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一夜经天绘,丰姿别样工。”国内首部“山文化”纪录片《大黄山》在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及安徽卫视一经播出,便获得了业内外无数好评,网友盛赞该片代表着国内纪录片创作的最高水平,是《舌尖》后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有追齐国际水平的趋势。片中首次通过黄山石壁上琳琅满目的名家墨宝和3D动画技术,展现李白等文人墨客与黄山的不解之缘,引得网友们纷纷赞叹,“石壁一秒变‘画壁’”、“黄山还是一座艺术宝库啊”。也有网友表示,看了《大黄山》,今年过年定要到黄山旅游。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自古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让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留存的诗歌900多首,而歌咏黄山一带秀丽风光的就有数十首,他61岁的人生,有六年多时间是在安徽度过的。纪录片《大黄山》首次运用3D技术,展现了一段李白遨游黄山的历程,动画中他一路陶醉于锦绣山色,最后望着一泻千里的瀑布,赞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并在崖壁上留下了“鸣弦泉”三个大字。网友连连赞道,“《大黄山》不愧是《舌尖》之后最为期待的纪录片,文人墨宝与波澜壮阔的云海、嶙峋屹立的怪石、苍劲青春的奇松交织呈现,怎么能让人拒绝?!”“《大黄山》播出之后,今年过年期间黄山旅游业又要小高峰了!”……

  登上黄山的文人墨客,既被黄山的奇景所震撼,也往往会情不自禁在岩石上留下烙印,或咏赞景色、或题名记游、或介绍典故,无不感慨良多。篆、隶、草、行、楷,兼而有之。除诗仙李白外,明代戏曲家汪道昆、清康熙帝、著名画家张大千和刘海粟等人,也纷纷在黄山的陡崖峭壁上留下墨宝,均是气势磅礴、书法精湛、刻画细腻、个性十足。如“揽胜桥”、“老龙潭”;松石庵下路侧“得月池”;以及松谷庵路旁“卧虎”等草书石刻都是铁划银勾,各有风姿,很容易联想到黄山上虬曲的松树枝条。总导演王振涛表示:“《大黄山》以摩崖石刻为内容,从自然地貌、历史传说、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对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做出了全新的诠释,解释了黄山与徽文化成为中国美丽地标的重要内涵。”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