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提供满足小微企业真实需求的金融服务是做好小微金融的基础,也是开拓金融蓝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那么小微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真实金融需求是什么?
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并不是服务形式越多、越复杂越好,而是要与其特点相适应,比如差异化融资成本和循环贷款等灵活机制、与个体经营特点相匹配的理财产品等。与金融产品的名称、理念以及营销活动等感性因素相比,小微企业主更关心产品的核心因素,比如贷款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收益、安全性以及变现能力等。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银行转型压力增大,各银行纷纷布局小微金融。继民生银行提出小微金融战略2.0版本后,光大、平安、广发等纷纷搭建小微金融综合化服务平台,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不仅包括融资、结算、理财业务,还有小微企业俱乐部等商务洽谈、行业信息交流、类似私人银行的服务等。
但是从小微企业的特点看,并不是服务形式越多、越复杂越好,小微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与其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因此,探求小微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社会环境下的真实金融需求,是做好小微金融的基础。
小微企业融资新需求:差异化融资成本、循环贷款等灵活机制
众所周知,“短、小、频、急”和缺乏抵押物是小微企业融资的基本需求,现在小微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不断增加,小微企业的基本需求正逐渐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融资成本差异性低、融资机制不够灵活成为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新问题。
首先,虽然小微企业整体经营风险偏高,但其中不乏信用资质良好、风险较低的企业。由于单个小微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在目前批量审批、定价一刀切、风险覆盖坚持大数法则等条件下,银行的普遍做法是以商圈为单位或者以行业为单位进行统一定价,并不区分商圈内或行业内各家商户的经营和信用差异。这种定价方式与量化个体信用风险的小微贷款定价模型相比,对银行而言承受相同风险而成本更低,却使低风险的小微企业被动分担了高风险企业的成本。能够获得与风险相匹配的较低的融资成本,成为信用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的新需求。
其次,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的周期性较强,以商贸批发和传统加工行业尤为明显,因此其资金的流动也带有很强的周期性:旺季之前,因需储备存货,资金需求增加;旺季还款意愿强烈;淡季还款压力较大。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特点使小微企业主希望融资和还款周期能够与其资金流动周期相匹配,希望能够通过一次申请和审批循环贷款,节省每次申请的繁杂手续和额外成本。
小微金融服务空白点:与个体经营特点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与个体经营特点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是小微金融服务的空白点,主要是期限较短、流动性较高的产品。
一方面,受生意经营压力较大、知识文化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主较少关注报纸、杂志等媒体,对外部信息不敏感;对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变化、社会热点等了解不多,一般只关注与自己生意关联度较高的信息;注重生意收入,很少在意通过理财增加收入,理财意识不强。
另一方面,很多小微企业主的经营资产与自身家庭资产并不区分,经营收入与家庭支出账户混用,家庭资产也投入经营,很少有固定数额的额外资产进行理财。但是在企业经营周期的旺季,有大量闲置资金,小微企业主也会考虑如何使用这部分资金,有一定的理财需求。但这部分需求偏短期,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小微企业主希望在有资金需求的旺季随时变现。
小微企业主更关心金融产品的核心因素
与高端客户不同,小微企业主更关心金融产品的核心因素,比如贷款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存款及理财的收益、安全性、变现能力等,对诸如产品名称、理念、附加值及营销活动等感性因素关注不多。对于银行在宣传中使用的一些书面语及金融词汇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喜欢简单明了、直接的词汇。与银行的宣传相比,小微企业主更相信圈子内或企业主之间的口口相传,更看重银行和产品的口碑。随着所获得的金融服务和体验的增加,小微企业主的信用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他们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并希望在获得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得到银行的尊重,愿意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小微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银行主导的市场格局将逐渐发生改变,提供满足小微企业真实需求的金融服务将成为银行在小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的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