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川渝联手提速工业互联网一体化:今年建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国联资源网 2022-05-09
阅读:528

川渝联手提速工业互联网一体化:今年建成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日前四川省经信厅与重庆市经信委联合制定《2022年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提出年内两地将建成20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2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新增“上云”企业6.5万户等一揽子发展目标。围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从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企业网络升级改造、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产业支撑、加快构建协同生态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设目标。比如,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川渝经信部门将共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鼓励成渝地区二级节点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实现重庆顶级节点与四川境内节点形成互联互通;在推进企业网络升级改造方面,将支持两地工业企业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开展企业内网升级并利用5G等网络技术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加强重庆与四川在标识解析领域的交流合作,鼓励成渝地区二级节点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实现重庆顶级节点与川内节点互联互通。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托管与灾备节点),鼓励成渝地区高质量二级节点托管至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加快推进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成都,加速构建成渝链网协同生态。围绕重庆、四川“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行业标识解析在成渝地区工业企业的设计、生产、服务等各环节的应用推广。2022年,推动建设20个二级节点。

四川成都:到2025年力争光伏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产业绿色竞争力持续提升,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细分领域建圈强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持续做强光伏产业,依托淮州新城、双流航空经济区等核心承载地,以通威太阳能等链主企业为牵引,稳步扩大光伏产业规模,实施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短板,构建“光储用”高端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以成都为核心的光伏高端能源装备引领区,推动成(都)乐(山)眉(山)晶硅光伏产业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市光伏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辽宁锦州:到2025年风电光伏等清洁新能源装机力争达到3GW以上

日前,锦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锦州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因地制宜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优先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着力扩大天然气利用,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探索海洋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集成系统,支持氢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建设。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不符合要求的燃煤发电机组不予环评审批。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研发,推动应用试验示范。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风电光伏等清洁新能源装机力争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到203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

浙江玉环: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发展应用

日前,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 玉环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玉环市“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晶科能源、晶科电力、风力发电设备项目、伟明环保垃圾发电项目、中德生态产业城项目等,加快形成集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研发、节能设备生产、工程安全与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积极实施新能源示范工程,利用玉环市深水良港的区位优势,以太阳能、海洋能为主要突破口,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阶段性突破。产业主要布局在大麦屿、清港、干江等区块。到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打造浙东南地区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聚焦光伏太阳能发展。紧抓全球光伏产业复苏的机遇,以晶科能源为主导,加大对已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投入,开发光伏发电、储能设备生产、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提升电池光电转换率,降低生产成本,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重点推进农(渔)光互补发电试点示范、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以及渔船加装太阳能光伏模块产业。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发展应用,积极探索光伏+空调、光伏+取暖、光伏+停车场等各种形式的应用模式。继续招引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壮大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加快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投稿电话:400-0087-010 转 0
投稿邮箱:press@ib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