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它和八卦掌、太极拳、少林拳并称为武林四大名拳,又与八卦掌、太极拳并属三大内家拳系,在中国广泛流传。
清雍正13年(1735年)河南进士王子诚所著《拳论质疑序》一书、清晚期拳谱《心意拳原委考》中和清乾隆15年(1750年)出版的“六合拳序”中等,均记述形意拳史上四个重要人物。(1)宋朝民族英雄岳飞(2)明末清初的姬际可,字龙峰(3)戴隆邦(4)清朝中叶的李洛能(老能)。
据古拳谱、史料记载和民间先辈相传,形意拳源于宋朝武穆王岳飞。岳飞,字鹏举,宋朝名将,民族英雄,故后被封为岳武穆王。据载,岳飞“习射于周侗”,“学枪法于陈广”,“兵法于智明和尚”。通过长期与金兵作战经历,博采众长,脱枪为拳,以传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形意拳先辈及古拳谱多冠以“相传”形意拳源自岳飞或始创于岳飞,今人考证者,以史料不足认为先辈假托岳飞创拳,借岳飞之名以增重,以立世之精神鼓舞后学,有利于发展本拳种。但岳飞在与金兵作战中,把用于实战的真功夫变为军事格斗技术传教将士,以杀敌破阵,确实造就了一只具有高超武艺的岳家军,使金兵闻风丧胆,其军事格斗技术,就来源于武术的创新和战争生活实践的经验结晶。从某种意义上看,“岳飞”的影响,在形意拳相传中,为其广泛传播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形意拳流传中的重要人物姬际可,字龙峰,明末清初,山西蒲州(现永济县)诸冯人氏。谱传,姬公(际可)访道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默识揣摩,朝夕练习,经数载,尽悟其妙,遂以“心意六合拳”授曹继武。又据载,姬公精于枪法,以枪为拳,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雏型。
姬龙峰传安徽人氏曹继武,曹又传山西祁县戴隆(龙)邦、河南马学礼,戴隆邦传李洛能。
李洛能(老能),字能然,号飞羽,河北深州人氏,素喜拳术,常经商太谷,闻戴隆邦善“心意六合拳”,遂往拜学,时年37岁,苦练十年大成,并悟化传授心意六合拳。李洛能继往开来发扬光大,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理论上吸取道家养生观点和哲学思想,认为人之整体形态与思想意识达到高度统一,更符合拳理拳法,遂定名为“形意拳”。他一改墨守成规、教人唯亲的保守思想,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广传门徒,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门人又积极完善拳术理论及内涵,并加强对外广泛交流研究。因此,形意拳名家竞出,群星璀璨,在武林中声誉大振,深受敬慕。当时,名噪遐迩的李洛能入室弟子有: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刘元亨、贺永恒、李广亨、李太和等。此后形意拳不断发展壮大,遍布全国各地,并形成各地区练拳风格。
从1990年至2006年在北京、山西、深州等各地举办的全国及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上看,李洛能所传的形意拳,形成各地区不同的风格流派。而戴隆(龙)邦所传,名为“戴氏心意拳”,与形意拳的拳架、风格也不一样。马学礼所传的河南派,名为“心意拳”,其拳架、风格与形意拳的拳架、风格亦不一样。溯本追源,从姬际可的“心意六合拳”到戴隆邦、马学礼的“心意拳”,再到李洛能的形意拳,虽是同源但又各具特点,说明了拳术在不断发展创新。
形意拳在山东济南传衍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形意拳传入济南的时间可追溯到1930年左右,1929年4月山东省国术馆在济南建立。在国术馆内先有教务主任李玉琳兼教形意拳。到1932年后,国术馆教务长田镇峰先生到河北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聘请形意拳名家李应壎(勋)(又名李向左)(1890-1966)来济南任形意拳教员。在国术馆内有练习班和派教员授课的民众班,后来练习班改为师范班。李应壎先生同时传授两班形意拳,为形意拳在济南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期间除李应壎先生在国术馆教授形意拳外,民间的马耀南先生、从南京来的马方侯先生也传授形意拳。
这时期李应壎先生传授的学生有:李海峰、高医俗、于永汉、李静轩、怀金章、李剑塘、刘兴泉、吴祝三、罗本祺、朱蕴山、师吉珍,等。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黄河北岸,国术馆成立武士队(国民军义勇队)参加抗战,李应壎先生也加入武士队。此武士队虽有抗战的热情,也个个身怀绝技,但缺乏英明领导和军事知识,所以几经战斗伤亡惨重,最后被打散。李应壎先生在队伍被打散后又辗转回到济南,继续传授形意拳,并在济南中山公园(后改为人民公园)等三处场地,以授拳为生,直到1966年去世,终年76岁。这时期济南尚有练形意拳的人士,像马耀南的学生何洪滨、韩宝树,黄柏年的学生韩辅桐,尚云祥的学生韩百言等。这一时期的后阶段,很多武术形意拳师,或因成份问题,或因历史原因等,有的回到老家(后落实政策又回到济南)生活,有的迁移外地生活,有的因当时形势原因,有的放弃不再习练,有的是自己保守的练练。
第二时期是1980年左右。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挖掘发展中华武术文化,李应壎先生的徒弟高医俗(1911—1984)、李静轩(1906-2012)、罗本祺(1917—1989)、朱蕴山(1915—2003),率先在济南成立形意拳辅导站,传授形意拳,继而为成立济南形意拳研究会做出了贡献。1985年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成立,晁景水成为第一任会长,后又改选杨遵利任会长。这时期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有:杨遵利、晁景水、康庄、李鸧、陈心耿、孙绪生、韩世山、梁玉成、沈风刚、刘印忠、张年升、张宏纲、李万温、刘业胜、杨敬臣、于成银、于得水、赖志军、师庆荣、郭庆忠、董林、张文忠、李朝阳、何向达等。济南形意拳界有名人士有:周永祥、周永福、周子和、辛学儒、孙业民、韩宝树、姜周存、陶向泉、李同芳、梁洪玉、柳辉成、李培义、刘监塘等。
这时期济南形意拳界,也出现了像高医俗、李静轩先生等形意拳名家级的人物,他们对形意拳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三时期是以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杨遵利会长为代表的济南形意拳,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运动,弘扬武术文化,使济南形意拳队伍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并密切同各地形意拳组织进行广泛交流,形成了济南地区的风格特点。并且济南形意拳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济南形意拳研究会也成为全国形意拳中一支影响较大的社会团体组织。“济南形意拳”在杨遵利先生的努力下,2009年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遵利先生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对传播弘扬进而光大济南形意拳,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济南武术方面目前唯一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济南武术和济南形意拳的一项历史荣耀,它标志着济南形意拳作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将载入史册。杨遵利先生作为一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遵利先生从1990年起先后带队参加了全国、国际武术形意拳交流比赛大会,在比赛大会上,分别任济南代表队领队、教练及裁判员、裁判长、总裁判长,组委会副主任、主任、执行主席等。他的弟子获金、银、铜牌200余枚及个人全能第一名等好成绩,团体获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等。有52人获济南市文化局颁发的非遗技能武英一级、二级、三级等。200余人获得中国武术段位和世界功夫武术段位,有30余人入编武当武术家大辞典。在继承传统,弘扬非物质文化的理念下,正式拜师入门的弟子达到300余人,为济南形意拳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遵利先生多次组办山东省省级、济南市市级武术形意拳比赛,扩大形意拳影响:2007年12月在济南大学组办了第一届山东省高校武术暨传统武术比赛;2009年9月在济南组办了第一届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演武大会;2011年5月在山东力明学院组办了第二届山东省高校传统武术比赛暨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演武大会。2004年4月在山东力明学院组办了首届济南形意拳“尚武杯”比赛;2005年5月在济南大学组办了第二届济南形意拳“尚武杯”比赛。
杨遵利先生在济南长期设有两处固定场地、六个传授点传授形意拳。一处是“省级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玉函路六里山传授基地”,一处
是“济南形意拳趵突泉授拳场地”,还设有天桥传授点、山师传授点,省博传授点,山东大学老校传授点,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传授点,高新区形意拳分会,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强身健体、修习传统武术文化场所,为弘扬济南形意拳做出了贡献。
杨遵利先生还在驻济南地区高校内,为大学生讲授武术形意拳文化,创建山东财经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济南职业学院,等大学形意拳研究会(学校正式社团),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传进了大学。
杨遵利先生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引进济南师范天桥附属中学,与学校合作,成为学校特色体育,贯彻“教书育人,健康发展”理念。
杨遵利先生注重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编著了《形意拳述真》一书(近50万字,山西科技出版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有了理论指导。他发表很多武学论文等。
杨遵利先生带领济南形意拳不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1986年在山东省体育馆同澳大利亚武术代表团进行交流;1988年在济南同日本武术代表团进行武术交流;2006年2月被邀请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世界级武术名家大汇演”。2006年4月同法国布列塔尼代表团进行了武学交流。2007年3月向法国布列塔尼大学生代表团传授中华武术形意拳。
作为济南形意拳领军人物,杨遵利先生取得了一定的武学成就:2002年获首届中国武术家武术成就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武当武术十佳武术名家。被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授予2005年度中国百名行业风云人物。2006年被世界功夫武术段位制总会授予师范级九段。2007年获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等联合举办“百名优秀人物”金爵奖。2001-2003年、2005-2009年被济南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评为先进工作者(个人)。2009年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武术工作特殊贡献奖。2010年荣获首届山东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提名奖。2010年荣获济南市城市面孔十大人物候选人。2010年被《生活日报》誉为济南版的“叶问与咏春”。荣获2011感动济南年度人物候选人。荣获2011感动济南年度人物候选人。荣获2011济南市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2012年荣获山东省传统武术终身贡献奖。2012年济南形意拳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杨遵利)被中共山东省委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评为“山东省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
他的事迹被编入复旦大学成教院刊物,传略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十几部辞书。并被选为中国武术优秀期刊《武魂》杂志2002年第11期封面人物,2010年被《生活日报》誉为济南版的“叶问与咏春”。
济南形意拳是形意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稳捷扎实、舒展明快、严密紧凑见长。它具有三大功效,一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二是具有防身自卫和较高的攻防艺术;三是达到改善精神气质,提高思想境界的目的。
济南形意拳传承谱系
姬龙峰
│
曹继武
│
戴隆邦
│
李能然
│
李镜斋
│
李应壎
│
------------
于 李 高 李 罗 张 朱
永 海 医 静 本 锡 蕴
汉 峰 俗 轩 祺 贵 山
---
│
杨遵利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
│
-----------------------------------
冯成龙、轩庆龙、汪峰、刘向阳、臧忠鲁、庞志勇、杨冰舸、陈光明、窦波、徐勇、冷冰、丁景奎、亓玉顺、张会立、郭荣秀、吕国元、黄真、刘峰、董国庆、王健、秦绪旺、李斌、刘文骁、陈岩、李红涛、云霄鹏、谢德宽、李长新、赵希杰、逄波、陈德玉、周然、齐庆勇、韩进、宋吉重、邱凌越、文永芹、孙忠伟、严防震
孙蕾、房徽、高广健、宁化龙、赵维民、王涛、张文彬、于彬、许盛华、周俊国、张强、张利国、赵勇、郭华、刘海防、陈志厚、杨继华、高前进、高荣树、王杰、董树刚、朱家营、马厚允、孙海涛、曹亮、张亚男
吕廷洲、高寒、马增辉;赵寅昊、刘建坤、杨唐伟、孙一宁、徐博文、徐鸿飞、成泽
李桦、路崎、夏亮、谢在昕、李传铎、乔青山、李建、梁纪青、李光年、张天义、吕浩、徐伟华、徐宇飞、傅斌、闫福、马中青、杨金学、吴文泉、张爱军、杨舒、王飞、董熹明、翟暄、崇琳、许盛华、庞湃、朱德福、董凤君、刘昭武、战志强、高宝华、苏杰、刘尚华、崔微轩、徐洪震、杨兆平、朱峰、吴劲松、杨霞、陈国瑞、孙嘉、宋锐、毕晓光、张传斌、薛彩婷
包伟城、孔蓝堃、公臣、王伟、傅宪文、马志勇、包汉刚、王静之、张鹏、丁兆凤、步兆伟、孟冬梅、王从敏、顾丽霞、井厚亮、马涛、赵宪军、高经鲁、由艺霞、开旋、徐洪敏、于清远、赵德军、张良民、刘沛沛、段辉、张偃涛、侯恭德、赵淑源、王之风
阿列克赛(俄罗斯人)瑞杰龙(菲律宾人)、秦明伟、李富春、邓捷、高炜、曲嘉男、方锋、邴兴强、李远、赵莹、陈平常、韩志会、王波、赵维、于宪辉、夏一卿、杨常洪、杜燕。
陈美、王咏文、胡宏魏、耿庆贺、张恩兴、董春燕、傅丽洁、谭环、高达云、陈凤、陈国坚、丁锦标、黄文娟、孙湛强、魏然、张炎丽、王保朋、张英会、王坤、车吉文、魏利明、林国铁、张飞、王志强、季庆猛、许东振、李春、杨强、祝康康、许杰、魏德敬、汪浩然、王海生、彭欣欣、付娜娜、曹金源、左梅鑫、陈柯龙、郝小龙、闫照军、贾腾腾、殷婷婷、秦璐、唐好磊、彭伟平、杜利、王慧、徐子冲、张琦、武帅、姚为伟、李桂凤、程健、李春、廖宏俊、李恒
黄红、文仁华、唐宜春、李淑珍、王淑艳、姚锡华、侯祥平、袁方伟、邵佳锐、金波、张文博、张茜、崔秀杰、查智超、孟凡存、孙正钦、张安、杨光月、赵强、邱旭辉、闫森、闫阳、张尧
李园园、杜以运、贾婧、任鹏、徐建强、刘树勇、陶晓、罗兆军、苏香波、赵小彬、张颖、刘凯、谢德忠、李丹霞、张丹丹、仲伟猛、翟晓青、郝立武、孟凡利、崔建雄、曹成安、曾焱斌、曲思运、孙瑞芝、周忠营、王翠、马修、姜鑫鑫、齐希壮、李穆、张振、段钦毅、薛利利、朱志勋、林宝玉、魏金玉、钱成杰、马康、卢王超、李小龙、黄光智、孙海男、孟志超、王培尧
周芳、张贵芝、李广跃、郎风海、李嘉欣、刘保国、王岩、孔令婷、崔玉光、安海亮、尹振华、董媛、谢成锋、段桂玲、李梦琳、刘贺伦、王清炜、李志昕、林首辰、高毅
冀小美、侯学涛、侯绪聪、周文保、鲍珍、范恩昌、耿国建、李强、任玮、吕晓文、张桂花、国庆、刘宁宁、杜延文、杨帆、于群明、徐海洲、王明来、邓凡虎、赵楠、赵冲、李鲁、王松、陈爱利、姜蕾蕾、冯伟、李国栋、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