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洪涝灾害呈现高频次、高破坏性特征。2024 年全国因洪涝受灾人口超 3000 万,直接经济损失超 2000 亿元。传统沙袋堆砌、临时围堰等应急手段因效率低、适应性差,已难以应对现代化防汛需求。在此背景下,智能防洪子堤凭借 “模块化、智能化、可持续” 特性,成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核心装备。
-
模块化快速部署
采用铝合金框架与 HDPE 挡水面板的标准化组件,支持 1 米单元自由拼接。100 人团队 60 分钟可完成 1 公里防线构筑,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 80%。双模式适配技术可根据堤质(沙壤土 / 混凝土)灵活调整安装方式,确保抗位移与防渗性能。
-
环保可持续设计
材质采用高强度玻璃钢复合材料,耐候性达 - 40℃~70℃,使用寿命 10 年以上。可重复使用特性避免了传统沙袋的填埋污染,每公里子堤减少 200 吨沙土消耗,符合国家 “双碳” 战略要求。
-
政策驱动升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广智能应急装备。智能防洪子堤作为 “轻量化、高机动性” 代表,被纳入全国 32 个省市的基层防汛物资采购目录。
-
分级适配体系
针对不同区域风险等级,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 一级应急站(枢纽区域):配备 100 米基础套装 + 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全域数据联动
- 三级应急站(社区级):部署 50 米便携套装,支持地下车库、低洼路段快速防护
-
全周期成本优化
单套子堤 225kg 轻量化设计,运输成本降低 30%。按 10 年使用寿命计算,年均成本仅为传统沙袋的 1/5,且享受 20% 绿色采购补贴。
目前该技术已覆盖全国 23 个省份,累计构筑防线超 2000 公里。
2025 年新趋势:
- 柔性适配创新:开发 L 型转角模块与曲面组件,实现地下管廊全封闭防护
- 社会化协同:将子堤部署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 “人防 + 技防” 双重屏障
- 权威认证:通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检测,安全系数达 3.35
- 全场景覆盖:适用于河道加固、城市内涝、工业防护等多场景
- 全周期服务:提供免费方案定制、24 小时热线、
技术参数速览
项目 |
指标 |
挡水高度 |
1.0m |
构筑速度 |
60 分钟 / 100 人 /km |
安全系数 |
2.0-3.35 |
单套重量 |
225kg |
设计风速 |
6.0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