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互联网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新思维、新观点和新名词不断涌现,余额宝、P2P网贷、二维码支付等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中国支付市场可能是全球最浮躁、最喧闹的场所。”2014年3月13日,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的一席话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反思。第二天,央行一纸通知下发到支付宝、腾讯手中,紧急叫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网络虚拟信用卡。
“此举是否扼杀了互联网金融创新?”央行征求意见草案刚一下发,不同的声音见诸媒体。“这是一场传统金融业以安全之名对互联网金融的一次阴谋。”
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2008年年末,始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阴霾至今还笼罩于欧美上空迟迟不肯散去。这正是因为金融市场在其所谓创新过程中缺乏金融监管。
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势必导致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调、金融创新失控、金融监管缺位等乱象,这样的金融市场终将危害社会,祸及大众。叫停虚拟信用卡及二维码支付,央行给出的理由正是其安全性有待完善。“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的线上交易方式破坏了我国10多年来形成的安全规范的支付体系,给包括拉卡拉等200多家其他收单机构造成冲击,迫使他们要么“同样不守规矩变成支付市场的‘坏孩子’”,要么“坐以待毙成为受害者”,造成“老实人吃亏”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
现在要做的,就是既要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又要深刻认识资本的破坏性和贪婪性。“不唯资本是从,不做资本的附庸,防止资本的无序化。”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一系列新政正是出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考虑,意在规范互联网货币基金健康发展。这也促使人们对资本和金融进行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对那些迷信资本,崇拜互联网金融,热衷资本主义的人来说,不啻是一服清醒剂。
在社会公众眼里,创新更受到欢迎,但如果在创新的背后,不能对风险做出合理防范,这种带有“缺陷”的创新最终损害的还是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当前二维码的技术安全标准缺失,在支付流程中如何保证二维码的唯一性和安全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都须进一步完善。
鉴于上述分析,始于去年下半年的这场互联网金融盛宴遭遇急刹车,也就不足为奇了。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科技创新”与“市场监管”并不互相排斥。疏于监管,泡沫破裂,必将导致金融市场灾难性的后果。